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森工 -> 发展历程 -> 森工大事
老贮木人的铿锵岁月
2017-05-27    付明哲    森工总局新闻中心
  每当我漫步在海浪河边,看到当年诺大的贮木场已经被分割成供热、制砖和多家小型木业,还有鳞次栉比的楼房,心中总是感慨万分。作为一名森工老贮木人,当年的那段热火青春的岁月总是让我难以割舍、无法忘怀那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史实让人难以忘却。
  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大海林林业局始建于1947年,最初是火龙沟贮木场,在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抗美援朝做出了突出贡献。1953年火龙沟贮木场迁移到大海林,当时局址的平坦处和开阔地都属于贮木场,占地百余公顷,是东北最大的贮木场。贮木场工序简单繁重,卸小火车的是小工队,装大火车的是大工队。那时的“磨骨头”是检验英雄好汉的标准,四副杠八个人抬不起、装不上车的大木头,那些英雄好汉们用三副杠六个人就装上了车。至今老贮木人仍能讲起闫八百、苗大王、李老猫那些气贯长虹的英雄轶事。1958年,贮木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贮木场设四个场区339个楞头,特殊楞头65个,储备楞41个,年吞吐量50多万立方米。1960年,贮木场内建起一座1750平方米二层砖瓦结构的锯木厂房,年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最初作业工人达到千人。林业局最终将贮木场和锯木加工厂进行了整合,由此,贮木场更名为贮森加工厂。全厂全民职工曾达1400多人,集体职工1700多人,成为林业局下属的最大单位。
  
  豪气冲天的那伙子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铁路运输因素,车皮紧张,大量木材积压,贮木加工厂严重超储,本来合理库存为19万立方米的楞场,一下造成30多万立方米的库存,又不能停产,怎么办?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反倒是凭借“向蓝天要场地,向载量要车皮”,“打雷当电扇,下雨当流汗,撕块云彩擦擦汗”的豪气,在有限的场地归起七八十米高的超级楞头百余个。正因为这番壮举,黑龙江省经委、森工总局、哈尔滨铁路局分别在1963年、1977年两度在大海林林业局召开了路林协作现场会,推广了大海林路林协作的先进经验。贮木场人的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的精神震动了那个年代,“六顶六”的超负荷工作比比皆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千米台班”流动红旗几乎是每周易主。当年涌现了编制高质直达列车的配车员马希文,发明创造装大火车绳索自动解索器的王守均和摸索出适应装车需要的无缝起脊压绳法的卢锡岳。贮木加工厂先后三次荣获全国先进贮木场光荣称号,并受到林业部嘉奖。
  在那个年代学习解放军落实“四个第一”,大海林贮木加工厂可谓是独树一帜,是典型、是模范。厂党总支书记被林业局派到上海专程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励下,贮木加工厂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活血库远近闻名。在当时,只要广播喇叭通知职工医院有患者急需血源时,贮木加工厂的职工都会积极快速直至医院,为患者献血。在当时被医院美誉为“活血库”。
  贮木加工厂民兵团在当时大海林民兵师中是主力团,在工厂的建制上都以军队的建制一样,这支队伍无论是抢险、救灾、救火都能冲锋在前,在牡丹江军分区都赫赫有名。军分区首长多次到厂和军事演练场地进行检查指导,女民兵何振兰、张景兰实弹演习百发百中,获女神枪手称号,她们的事迹还被拍成纪录片在全国放映。
  进入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给贮木加工厂带来了生机。贮木加工厂锯材设备先后进行了4次升级改造,更换了全部陈旧设备,制材设备达到了8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为保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80年代中期,贮木加工厂又进行了地下电缆、高杆灯和卸车桥三项技术改造,全厂只用12个高杆电灯就解决了照明问题,新建了3个移动的卸车桥,全面解决了卸车问题,这三项技术改造为工厂逐步走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记得那是1985年,贮木加工厂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保全局的经济盘子,面对着元木售价几年总是徘徊在每立方米90多元左右,厂长向林业局立下军令状,元木立米售价一定要突破百元大关。这意味着当时年计划50多万立方米的商品材每提高1元的话,就增加利润50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这个任务厂长部署给了产品检验队,要保证售价突破百元大关,首先要从全体检验员做起,要从精量精选、优造入手,检验队也毫不含糊,制订了相关的保证措施和奖罚办法。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斗,年终核算,元木立米售价达到了102元,对此林业局奖励每名检验队员一套西服,当时在全局是极为轰动的一大新闻。
  那些坚忍的执着
  进入90年代后,“两危”开始显现,贮木加工厂面临一场新的变革。由于木材产量锐减,大生产的模式已不适应。首先问鼎的是人往哪里去?富余劳动力怎样安排?1992年贮木一工段调入建安公司,加工三段调入永康餐具厂,接下来厂内的自身改革也随即开始。首先是加工战线,面临木材产量少,木材径级越来越小的现实,为了控制巨大的电耗,加工车间的三个工组只留下一个,作业车间从大厂房搬到了选材棚,改变了大而全,实现了小而精,其它两个工组全部充实到了新组建的松源车间。松源车间以割定制材为主,以销定产,主要生产乐器材、吉它柄、地板块、鞋楦,辅之装饰材、灰条等,此举当时被称做砸大锅、立小灶。实践证明,这个举措是正确的。
  为了响应向黑土地进军的号召,贮木加工厂购置了两套新的垦荒机械,在林业局划定的长汀经营所畜牧业区内进行垦荒,由于地质条件太差,不适合耕种,最终放弃。
  贮木加工厂在摸索木材深加工、精加工和非林非木项目上也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北京星海钢琴厂合作,建立了钢琴配件厂,当时轰动牡丹江林区。
  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贮木加工厂也曾利用自己的三个农业点栽植黑豆果、平贝、甜叶菊和兔、貂、貉等养殖,后经林业局整合后收回。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贮木加工厂的人员多次分流,工厂内的制材加工业没有保留,相关附属单位全部撤消,整个生产工序只有卸、造、选、归、装的贮木场模式了。至此,1997年贮木加工厂又复为贮木场。此时的贮木场工三四百人,也担负着十几万立方米木材的储运。直至2003年,贮木场内三条国铁专用线拆除后结束了贮木场内装大火车的历史。在随后的几年中,贮木场的木材都销售给了本林区,装载和运输统由贮木场送达用户,夏秋时节贮木场又承担起林区的公路养护等多项任务,继续承载着大单位的角色。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半个多世纪匆匆而过,那久远的沧桑轶事好像依然发生在昨天,当我们回眸那一刻,令人回味,让人陶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