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森工 -> 发展历程 -> 森工大事
我和幼儿园的第一天“约会”
2017-05-27     宋颖超    森工总局新闻中心
 
  泛黄的老照片,虽然只露出一个房角和一个大大的“绥”字。可是那仿似“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一堵墙和那赫然的十二格的窗,便足以让时间定格在那个属于绥棱林区70、80年代的孩子特有的校园时光。
  那是教室门前的一角,两个扎着齐臀长辫子的女子正在认真组织着孩子们排队,她们就是那个时代绥棱林区无数个中小学老师的样子,或者是那个年代无数个林区青年女性的样子——标志性的两个大长辫。儿时的记忆中,妈妈就有那样浓黑乌亮的两条大辫子,或者像照片中的老师一样编上垂到臀部,或者编完了扎上蜗回到辫子根部,或者直接扎上如黑色瀑布一样长长的垂下来,那标志性的长发也是一个时代人们最美丽的记忆。而那些看上去只有6、7岁模样的小娃娃似乎还不太清楚状况在自顾自的干着什么。这画面是如此的熟悉,尽管记忆已经尘封了20年,却丝毫不犹豫的飞回到那一天、那些年。
  那场景最像的就是我幼儿园上学的那一天。在我们八二子弟小学也有三栋如照片中那样十二格窗的大平房教室。那时满七岁的我和十几个适龄的娃娃在其中一间属于我们的教室门口报道。我们就是那样乱哄哄的站着,充满了对这新新校园生活的希翼和迷茫,但更多的是要和这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快乐,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妈妈姥姥那些诸如“到了学校到听老师的话”“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好好和别的小朋友相处,不能惹祸”的谆谆教导。这简单敦厚的教导太早灌输到了一个小娃娃的心灵深处,以至于我在以后人生中一直沿着一个听话的好孩子的路不停的奔跑了好多年。
  
  那些由两名老师组织着排队伍的小孩子们,怀着各自或紧张或兴奋的小心情就那么以虎头虎脑的小姿势萌萌哒东张西望着。因为一个林场只有百十户人家,从老师到孩子都是熟透的老乡,哪个孩子是谁家的老师们差不多都了然,再加上那个年代山上林场所的工作任务忙,家长们都在忙着林区的生产任务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顾暇孩子。所以,尽管是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大部分的小家伙们几乎都没有家长的陪伴,都是独自一个人上学报道的。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的成长从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就比城里的孩子独立了一大步,就像一只鹰雏的长成。我们如自由的小鹰一样很早便可以漫山遍野自由的奔跑嬉戏,用一种独立并快乐的方式成长。当然这独立也要归功于那时山上林场所淳朴的民风和世外桃源般的安全环境。
  记得我们幼儿园第一天教室门前的队伍是老师们忙碌了好一会才完成的,当小孩子们都乖乖的站好后,老师开始了一一询问孩子的名字,当然也会逗弄着问些“你是谁家的孩子啊”“你爸爸妈妈叫啥呀”之类的问题。然后在得到了小孩子们的回答后,老师和周围热闹的老乡们就会对这个孩子的脾气长相和家长有几分像啊,展开一阵爽朗的讨论,往往引来一阵轰笑。这种轻松愉快又独具淳朴山林风情的幼儿园入学仪式是如今的城市学校想也不敢想的吧。我们从人生初始便是源于自然而生,而成长,这是一份无比珍贵的人生经历,这些经历将我们那一代孩子的整个人生浸染入了一份天然的纯粹,那一份特别的品质,会一直陪伴我们一生。
  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些小朋友用小名或乳名代替名字上学的,老师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孩子们还小,很多户口上的大名孩子们都叫不太溜,于是“小胖”“二胖”之类的名字就在老师的容忍下赫然出现在了他们最初的小课本上。也许你会说,哎呀,那时候的学校可真不正规,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体会一下那“不正规”背后浓浓的人情味,和学校教师对孩子深深的包容与爱,以及林区人之间的体谅,那些都是千金难买的情谊。就是那样“不正规”小学,在未来却培养了数十个重点大学的高材生,那些懵懂顽童就从那样简陋的林场小学,走向了祖国的五湖四海,演绎着现实版的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此刻我想说非常的感谢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让在办公室整日敲击键盘的我,能在二十多年后有一个机会坐下来,去认真追忆那满溢着童年情愫的时光和我与幼儿园的第一次“约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