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林区要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方正:血色记忆映初心 英雄故事励后人
2025-09-12    孟祥春    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

在龙江森工集团方正局公司施业区内,松花江南岸的青山绿水间,花公鸡山抗联遗址静静矗立。作为国家确定的黑龙江省八个一类革命老区之一,这里既是方正地区抗日主战场,更是镌刻抗联英烈忠魂的纪念地。

据了解,1932年至1939年,抗联将士在此与日寇展开大小战斗100余次,1117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他们为家国献身的热血。1935年夏,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在军长李延禄率领下,挺进方正县东部山区陈家亮子屯(今方正局公司陈家亮子林场)。当地青年郑万昌毅然弃农从戎,加入抗联队伍。1938年7月,四军奉命西征,郑万昌主动留守,守护后方根据地。

同年秋,为打破日寇封锁,他与一名战友分头下山筹粮,不料战友被俘后叛变,引日伪军突袭红石砬子密营(今方正局公司红一林场)。除两名女战士被俘,其余留守战士全部壮烈牺牲。郑万昌携粮归来,见此惨状,含泪掩埋战友遗体,随即带三名警卫员潜入胡家沟,决意营救被俘同志。可叛徒再次泄露行踪,十余名日伪军包围窝棚。激战中,郑万昌弹尽粮绝、身负重伤被俘。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他铁骨铮铮,最终惨遭杀害。胡家沟农民马文才父子连夜将其遗体掩埋荒山,直至1987年,烈士遗骨才被找到,迁入方正县烈士陵园。

1938年是方正抗日斗争最艰难的一年,抗联部队被迫转移至张广才岭腹地,深山密林中留存的30余处密营遗迹,见证了将士们“爬冰卧雪仍坚守信仰”的岁月。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李延禄等将领在此指挥38场关键战役,一棵松伏击战、草皮沟突围、小火车劫击战等共歼敌5000余人,点燃东北抗日希望。

花公鸡山抗联遗址最动人的传奇,当属“木炮轰击日寇‘江享号’”。遗址位于松花江南岸大罗密江段突出山头,现属方正林业局万宝山林场施业区,矩形分布的遗址坐落在高出江面数十米的陡峭江崖上,阔叶林掩映间,仍是当年隐蔽伏击的绝佳位置。方正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负责人张晓丹介绍:“结合史料与遗迹,可确定这里就是木炮架设地。”  

故事发生在1936年秋。赵尚志率抗联三军在一棵松密营休整时,接到佳木斯地下党情报:日军“江享号”补给船满载武器、粮食逆流赴哈尔滨。部队缺炮,将士们便用60厘米粗、3米长的黄榆木掏空树心、裹上铁皮,造了一门“土木炮”。他们连夜将炮运至江崖,固定在大柞树上,炮筒塞满火药、碎铁与石子。当“江享号”驶近,赵尚志一声令下,木炮轰鸣,炮弹精准命中机舱。补给船失去动力,战士们冲锋激战,击毙日军40余人,缴获全部物资。此战解了部队燃眉之急,更提振士气,为后续“一棵松突围”奠定基础。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工作人员从遗址采集到一个锈迹斑斑的铁质罐头盒,张晓丹判定:“这是当年战斗遗物,见证了战士们缴获补给时的短暂欢愉。”此次普查还精确测得遗址周长61.69米、面积213.06平方米,现状与“三普”时期基本一致,静静守护着历史记忆。

如今,花公鸡山脚下早已换了人间——公路纵横、高楼林立、产业兴旺,百姓生活幸福祥和。但那段血色岁月从未被遗忘:江崖诉说着木炮伏击的机智,山林追忆着烈士的壮烈,1117名英烈的名字,深深镌刻在方正人民心中。

花公鸡山抗联遗址,是研究抗联史的实物瑰宝,更是传承精神的红色课堂。英雄故事化作不竭动力,激励后人铭记初心、砥砺前行,让抗联精神永远照亮新征程。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