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林人风采
张才岭:“赶花”赶走贫困的日子
2020-07-15    沈金博 孙大海    东京城林区

  结实的椴树枝上,挂满了一串串淡黄色的小花,金丝花蕊朝下,花朵小而密集,一群群蜜蜂萦绕在花蕊之间。来到山林间的张才岭的养蜂场里,一家三口儿正将一片片挂满蜂桨的巢板挂进桶里,顺时针摇动巢板,浅琥珀色的蜂蜜流淌而下。

  盛夏七月,椴树花开。追着花期,张才岭一家携带着270箱蜂箱从河北返回到了老家东京城林业局湾沟林场。57岁的张才岭是这个林区第一个南北大转地养蜂的蜂户,他笑称自己是“追花逐蜜”的赶花人。

  说起张才岭,早年间是林区采伐工,靠着工资和搞点副业,一家人的生活还过得去。随着林区停伐,没了稳定收入,单靠种植黑木耳一年到头也就不到2万元的收入,张才岭挺不住了。2015年,张才岭一家被确定为湾沟林场的低收入职工家庭。

  东京城林区应对停伐,在转型发展中建设食用菌、养蜂、生猪肉牛等十大产业基地,并为困难职工下放小额无息贷款等帮扶政策,帮助他们搞活家庭自营经济,摆脱停伐后带来的阵痛。

  “当年我下定决心养蜂,大转地养蜂,人家南方人能来北方采蜜,咱为啥不能去南方追花!”张才岭回想起当初仍然激动不已。2015年夏天,他买了20箱蜜蜂开始走上了脱贫创收的发展路。再早些年,张才岭也曾养过些蜜蜂,有自己的一套养法,并从中也结识了一些南方来的跑蜂人。

  11月份前后,北方养蜂人开始南下繁殖蜜蜂,追赶花期。张才岭争取到了林场3万元无息贷款,又借了6万元,带着他繁殖的60箱蜜蜂,跟着他的蜂友们大胆地一路向南。

  “南北方气候差异大,蜜源植被花期南早北迟,变南方越夏为北上创收,变北方越冬为南下繁殖,这就是为啥大转地养蜂。”张才岭提起养蜂如数家珍。先到云南,花钱买它的“太阳”,那里温度有利于蜜蜂的繁殖。到2月中旬转地四川油麦花田,再到广东广西,再去陕北洋槐花,经河北回咱们东京城林区,一路赶着花期,每个花期只有半个多月。

  张才岭说,大转地养蜂才算得上是真的养蜂,效益很可观,但是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吃得消的。每到一地,不光是要考虑水、点和生活,更要算计好当地的花期。“蜜蜂在转地运输途中会烦躁,要提前3天到目的地,它才会在花期正常采蜜。”张才岭说,到当地农村要提前电话联系好租用场地的事,还要带着帐篷、行李和做饭的家伙儿安营扎寨,随遇而安。

  “顶多3天,蜂巢里的蜜就满了,你必须搅出来,否则蜜蜂就不干活了。”张才岭说,搅蜜时看着一桶桶的蜂蜜是真高兴,可遇到压价的收购商也真是没辙,带着上路是累赘,只能挥泪大甩卖了。养蜂人有辛酸苦辣,也收获更多的幸福。

  2016年夏天返回到老家时,当初的60箱蜜蜂变成了180箱,张才岭的兜里还多了5万块钱,不到半年就将3万元贷款还上了。他说,养蜂看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一路追花夺蜜,全要看天吃饭。如果一路风调雨顺,一箱蜜蜂6处转地下来一共能打300斤蜜以上,每斤卖6块钱,一箱收入就是1800元。张才岭说,现在一家三口只能料理270箱蜂,遇上一个好年头,就够吃上三年的!

  到今年,张才岭一家已经南、北方折返跑了6年。去年儿子没有跟着去,因为儿子去年新婚。“要不是养了蜂,哪有钱给孩子买楼房说媳妇啊!”张才岭说,过去就像泡在苦瓜水里,现在就是掉进了蜜罐子,每年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多亏这甜蜜的事业。

  富起来的张才岭没有忘记林区的群众。2019年,他还带领了林区养蜂户学习大转地养蜂。“以前在林场养蜂,一越冬就会死很多蜜蜂,听他说才知道是秋天去蜂螨上出了问题啊。”养蜂户谭焕起跟着张才岭学到了很多本事,养蜂技术日益提高,收入越来越好。谭焕起说,这样的传帮带经验对整个林区的养蜂事业都是有好处的。

  走南闯北这些年,增长的不只是张才岭的腰包,还有他的眼界。他说,养蜂是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当下国家的政策扶持日益完善向好,这都是林区养蜂人的利好信号。去年,他还在一个蜂协会的推荐下,报名参加了北京一所农业学院的养蜂专业网络培训班。张才岭说,参加专业机构的培训学习,拿到结业证书就可以加入省级、国家级的养蜂协会,不仅对个人,还是一个地区的养蜂事业都有助推作用。

  今年,张才岭又萌生出一个想法:成立东京城林区养蜂专业合作社。他说,林区的养蜂资源得天独厚,养蜂户也有一定基础,他想带领更多林区养蜂户“追逐夺蜜”,把蜂蜜卖出更好的价格,大家一起过上“甜蜜”的好生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