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林人风采
【新春走基层】通北刘之月:初心系桑梓 绿野绽芳华
2025-02-05    赵稼悦 李晓梅 丛秀丽    龙江森工集团融媒体中心

编者按

为深入宣传龙江森工林区各地绿色转型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充分展示集团各单位欣欣向荣、职工群众欢度春节的美好景象,在2025年新春之际,集团融媒体中心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与基层融媒体中心联动,派出多路记者深入林区、工厂一线,用脚步丈量林区大地,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最动人的瞬间,用心书写新春新气象新变化,用情感受欢乐祥和的浓浓年味,记录林区人民朴实的奋斗、不变的坚守、热忱的期望……

 

 

 
龙江森工
 
 
,赞27

 

大年初六,年味犹浓,当记者走进通北林业局有限公司建设林场副场长刘之月的办公室时,她刚刚从基层调研回来,还没来得及换下一身尘土的工装,就开始一边整理调研资料,一边与记者聊起关于2025年林场产业规划的事情……

2025年,是刘之月扎根林区工作的第3年。2022年5月,带着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和对林区事业的无限憧憬,刘之月回到了她从小长大的建设林场,以一名大学生员工的身份,开启了她的基层工作生涯。

林场事务庞杂琐碎,群众需求五花八门。种植户们会来询问大豆、玉米生长中的问题,请她这个“田秀才”出主意;干部职工会坦言农业生产、家乡建设上的瓶颈,共同商讨破题之策;家长们会带着孩子“搞不定”的习题来找她辅导解答……就这样,刘之月在一次次摸爬滚打中拔节成长。

“我从小生活在林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如今林场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庆幸自己能回家乡就职,希望用我的所学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刘之月说。

定期入户走访是刘之月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走到居民家里,不和他们交流,就不知道他们的困难和想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每次入户走访时,她都会带上一个笔记本,将每户居民说的问题和困难记下来。经年累月的积累,她早已记不清写过多少本工作笔记了,但习惯却一直保留到现在,只要外出工作,她就一定会拿出本子来记一记。

“我目睹过父辈的艰辛,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对未来的方向,刘之月一直有着明确的答案,那就是扎根林区、回馈家乡。

为找到实现梦想的路径,高考报名时,刘之月毫不犹豫选择了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她毅然放弃城市优厚待遇,辞职回到家乡建设林场。回想起刚到林场那段日子,刘之月笑着说:“起初是有点不适应,林场环境闭塞,满心都是对城市生活的怀念。但想到能带动家乡群众富起来,感觉自己工作很有意义,很充实。”

生活中刘之月喜欢跑步和远足,工作中为讲实效性她更是走到哪就干到哪。建设林场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常常能看见刘之月的身影。

“最近身体怎么样啊?家里取暖炉的通风管道一定要按时清理。”

“新发的大衣领了吗?过年孩子们都回来吧。”

……

路上遇到群众,刘之月都会这样跟乡亲们唠唠嗑,拉拉家常,“这也是我总结的工作方法之一,不能光在办公室里坐着,一定要多出来走走,跟大家聊一聊。”

2024年11月,刘之月借调到通北局公司产业部。项目谋划、基层调研、经济分析、档案管理……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刘之月迎难而上,在拼搏中奋进,在坚守中有为。

光阴荏苒,如今刘之月已成为年轻一代的中流砥柱,处理起不同工作任务得心应手,还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经验感悟。“有知识、懂技术、思路活,是实现林区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提到工作中始终表现出色的刘之月,职工群众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

2022年5月至今,800多个日夜,无论是面对台风“卡努”来袭后的紧急转移,还是发展林场的支柱产业,3年时间里,刘之月一直秉持着质朴本色,担当笃行,守正初心。

谈及未来,刘之月有自己的美好期许:林区振兴发展离不开人才,希望更多有同样理想的莘莘学子能够将青春热血播撒基层,以卓越学识反哺家乡,让广袤林海绿茵遍野,山川如画。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