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明创建行进森工 -> 文明创建行进森工事迹
绥阳林业局细鳞河经营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事迹材料
2013-05-15        森工总局新闻中心

 

一、基本情况
绥阳林业局细鳞河经营所始建于1956年,位于绥阳林业局西北部,距局址16公里。施业区总面积31915公顷,现有林区居民200户,总人口476人,其中在册职工131人,退休职工70人,党员34人。经营所是集营林生产、生态资源保护和培育、多种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所。
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是细鳞河经营所党政班子和全所职工群众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全所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总局“四八四三”发展战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通过抓创建,带全面,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经营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及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扎实推动我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为经营所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道德环境,全所上下呈现出了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创建工作及成效
近几年来,经营所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在总局文明办、我局文明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有序开展。经营所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把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经营所经济大发展快发展、提升经营所干部群众新形象、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突破口,本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运作”的原则,通过树民德、帮民富、助民安、稳民心,全力建设特色生态经营所等工作,为实现经营所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加强领导,强化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齐抓共管的各项有效机制
经营所党政班子始终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建立了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全所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一是将精神文明创建列入经营所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对待,坚持统筹兼顾、软件硬件共同促进的原则,制定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全年总体工作目标进行统筹安排部署,明确目标抓落实。二是建立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机构,由支部书记、主任亲自挂帅任组长,成员由党政班子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综合工作。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和规定,使每名班子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抓,凸显精神文明创建的能动作用,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又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三是明确目标责任。所党政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了各级领导有关文明创建的论述,重点学习了《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并结合我所实际,对照《条例》查不足,找差距,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具体任务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坚定了创建省标的信心和决心。
(二)文化惠民,用先进文化渗透、影响、带动精神文明创建向前发展
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文化惠民工程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始终以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文化阵地,渗透影响带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班子建设为契机,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三学两做促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十七届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十八大会议精神和上级文件、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大局观、发展观、进取观,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加强职工群众的“三德”教育,在职工群众中结合公民道德建设标准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讨论,鼓励职工群众从自身做起,把思想道德实践融入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四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文化阵地,建起了文化广场和文体活动场所,配置了“职工书屋”,不断夯实文化基础设施,为职工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载体、器材和场所,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是开展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里,组织开展文艺汇演、秧歌表演、焰火晚会等文艺活动。在“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里,组织职工群众开展篮球、乒乓球、棋牌等体育比赛活动。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创业富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建设加快发展
经营所党政班子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引导扶持职工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加快实现企兴民富的进程,不断筑牢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经营所以开展“双超创富”工程为载体,以黑木耳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采集加工业,构建富民产业。一是突出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近几年,经营所黑木耳产业保持了迅猛的发展态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全所生产黑木耳菌600万袋,全部实现了小孔栽培和春耳秋管,由于产品质量好,售价高,仅黑木耳一项实现人均收入16504元,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富民支柱产业。二是抓土地经营增效。经营所积极引导土地种植户调整土地种植结构,职工从事经济作物订单种植达到2000亩。为了鼓励职工发展新项目,经营所规划出300余亩的蕨菜种植基地,提供给职工发展蕨菜种植,并出台了减免三年土地承包费的政策。目前全所种植蕨菜200亩,2014年进入收获期。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经营所抓梅花鹿、獭兔、生猪、冷水鱼四大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所养殖梅花鹿170只,獭兔1000只,生猪400头,冷水鱼养殖水面达40000平方米,并实现了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利润递增10%的速度。五是以承包经营所红松果林为主,大力发展采集业。全所职工群众承包8000亩红松果林,进入采摘期加上蘑菇、蕨菜、薇菜等山副产品的采集,拓宽了职工致富渠道。2012年全所多种经营总产值实现1034.4万元,职工群众人均收入实现28946元,实现了“双超创富”工作目标。
(四)讲文明,树新风,优化环境,打造美丽细鳞河,用优美的环境激励人
经营所按照局宣传部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围绕提升职工群众文明素养、优化场区环境、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工作,着力提高我所环境的文明程度和职工群众文明素质。
一、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常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活动,深入推进我所全体干部职工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百日学礼仪,做文明有礼鳞河人”活动,在办公室到场区,普及礼仪知识,引导学生、家长和职工群众做言谈举止文明有礼的人。开展“餐桌文明”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干部职工文明就餐,厉行节约。
二、开展“优化环境,清洁家园”活动。我所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职工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休闲环境,开展了以“美化、绿化、亮化”为内容的生态经营所建设活动。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我们立足长远,确定了打造高品位人文环境,以场区基础环境建设工作为先导,力争一年大变样,三年大改观的工作思路。在克服资金短缺、人力不足、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们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改善场区面貌的建设中。一是改善职工住房。2011年,经营所新建楼房72户,面积5534平方米,使经营所住宅楼总数达113户,面积8834平方米,全所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平方米,职工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建休闲生态园一处180平方米,栽植各种特色绿化树种1600株,栽植各类花卉220株,种植草坪3180平方米,绿化达100%。安装路灯19盏,新建夜间亮化景点3处。三是打造人文景观,在生态园新建葡萄长廊165延长米,栽植葡萄280株,葫芦76株,绿篱90延长米。在长廊内安装了120块以文化故事、林区风茂、乡土人情、廉政风险、十八大、精神文明建设等宣传口号为内容的展板,增添了场区内的人文气息。
(五)文明共建,构筑林区文明共享、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开展志愿者活动。经营所大力支持志愿者义务奉献活动,成立了以党、政、工、青、妇为主的志愿者服务队,明确了服务队的责任义务。服务队深入职工群众家庭中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把工作重点放在家里困难的职工子女就学及扶贫解困上,尤其针对因贫困无法上大学的孩子组织爱心捐助活动。今年志愿者服务队为困难职工筹集各项捐款9000余元,为这些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是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加强民心工程建设。所党支部发动全体党员干部成立了三个送温暖小组,常年照顾经营所的5位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料理家务,照顾他们生活起居和出行就医等方面的问题。党支部还通过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等办法对困难职工进行常年帮扶,特别想投资立项致富家庭,经营所每年都要进行调查摸底,然后在党支部统一部署下,成立一帮一扶贫解困组织,帮助困难职工投资立项,发展产业并在资金、物资、信息、技术、市场等各方面提供帮扶,使这部分职工逐渐走出困境。
通过全所上下的共同努力,细鳞河经营所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蓬勃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丰硕成果。职工群众文明素质和林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有力的推动了我所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继续以扎实的工作,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推进我所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为推动林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打牢基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林区而努力奋斗。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