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十九大    
 

良好生态是最大民生福祉

 时间:2018-02-22    来源:黑龙江林业报

  生态环境关乎民族未来、百姓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进行了更加深刻的阐述,进一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

  牢固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总结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深刻论述了生态与文明的重大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基础地位,揭示了生态保护建设与人类文明兴衰的本质联系,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总结。

  一是加快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了,也就有了参与的动力和积极性,但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教育引导。要建立制度化、系统化、大众化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做好国情认知教育,普及环境科学和环境法律知识,大力宣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性,让群众认识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充分理解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奠定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要努力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并在全社会普及,通过让生态文明知识理念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提高青少年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二是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引导居民合理适度消费,鼓励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等行动,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三是有效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监督最直接、最有效。要主动及时公开环境信息,提高透明度,更好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和民间组织作用,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

  牢固树立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文明程度息息相关,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副楹联生动道出了人与自然唇齿相依、息息相通的关系。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活不可或缺。优美、清洁的生态环境既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又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生态环境如果遭到严重污染或破坏,必将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使经济社会发展失去可持续性。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不仅是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更彰显了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国担当。

  

   

 
版权所有: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信息中心 邮箱:sxczx@hlb.goy.cn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邮编:150008
黑ICP备050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