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介绍 企务动态 公告信息 领导讲话 重要讲话 统计信息 发展规划 法律法规 规范性文件 部门文件 人事信息 重点工作
人事信息 重点工作 行政执法 科普宣传 参政议政 工作流程 工作规则 其他信息 办事指南 大事记 建设规划 招标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规划
沾河林业局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和2020年、2050年规划
2011-02-01
 

 

沾河林业局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二五2020年、2050年规划

 

一、"十一五"前四年回顾 

㈠林业局基本情况

沾河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施业区地处小兴安岭北坡,地跨五大连池市、孙吴、逊克三市县部分领域。东邻伊春市友好林业局,南靠绥陵、通北林业局,西与五大连池市、北安两市县农田相毗连,北至孙吴逊克两县农牧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7°00′56″128°27′24″,北纬48°01′23″49°14′27″。东西最大宽度为105公里,南北最大长度为135公里,周界线长为578公里。

经营总面积751,283公顷。其中禁伐林区285,107公顷,限伐林区237,337公顷,商品林区149,820公顷,其它79,019公顷。总面积中有林地面积587,807.3公顷,无立木林地11,289.5公顷,苗圃地91公顷,疏林地3,66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250.5公顷,其它14,7176.3公顷。有林地面积587807.3公顷中:防护林54022.3公顷,用材林146,551公顷,特用林152,142.8公顷,其它235,091.4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11,219公顷中:采伐迹地443公顷,荒山荒地6,114.2公顷,多种经营用地52公顷,火烧迹地95公顷,林中空地4,508.2公顷,其它25公顷,其它用地7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8.2%

活立木总蓄积56,824,381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54,525,891立方米,人工林蓄积2,298,490立方米。禁伐林区18,912,762立方米,限伐林区22,079,985立方米,商品林区15,313,440立方米,其它518,194立方米。总蓄积中有林地蓄积54,949,807立方米,疏林地蓄积145,687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728,887立方米。

有林地蓄积54,949,807立方米中:幼龄林面积102,239.1公顷,蓄积5,532,830立方米,中龄林面积421,700.6公顷,蓄积40,948,752立方米,近熟林面积55,891.6公顷,蓄积7,257,326立方米,成熟林面积7,766公顷,蓄积1,150,146立方米,过熟林面积210公顷,蓄积60,753立方米。

沾河林业局现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局址位于五大连池市蔡家岗。沾河林区经过51年的开发建设,营林生产、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森林旅游五大产业已初具规模,局址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商粮银邮、文教卫生、公检法司已自成体系,目前林业局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林区社会。

林业局下属基层单位68个,其中:山上生产单位22个,公检法司、文教卫生单位14个,其它单位32个。机关科室32个。

2009年末全局总人口36,866人(其中山上6,279人),职工家属总户数14,227户(其中山上2,610户)。

2009年末全部职工人数15,430人。其中长期在岗职工3,887人,临时职工4,239人,离开本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927人。干部总数为2,084人,专业技术人员1,624人。全局离退休职工7,214

2009年末实现产业总产值56,257万元,其中:木材生产15,330万元、林产工业9,000万元、多种经营26,921万元、森林旅游511万元、营林生产1,400万元、其它3,095万元。

木材生产完成17.8万立方米。

全局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7,157万元,净值36,627万元。

现有专用公路785公里,大铁专用线7.86公里,林区道路网密度为1.04/公顷。

截止2009年末共为国家生产木材1,003万立方米,人工更新造面积林累计完成1,785,447亩。

 全局耕地总面积216193亩。

  ㈡"十一五"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企业经济

"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实现产业总产值176,615万元(现价),其中:木材采运、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森林旅游、营林生产、其他经济产值分别为59,275万元、22,441万元、 85,907万元、 994万元、4,793万元、3205万元。实现产业总产值构成比为10.381.450.020.080.05

2、森林资源

活立木总蓄积由2005年的5,049万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5,682万立方米,增加了633立方米。

3、营林生产

十一五前四年,人工更新造林完成72,572亩;育苗生产完成1,026亩;森林抚育完成327,353亩;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完成610,000亩。

4、木材生产

十一五前四年完成木材生产724,074立方米。

5、多种经营

"十一五"前四年完成种植面积76.6万亩,产粮豆8.8万吨,蔬菜2.1万吨;养殖牲畜 21.2万头(只),采集山野菜2.1万吨,采集木耳蘑菇3,655吨,养蜂2,879箱,产密126,867公斤。

6、锯材生产

十一五前四年生产锯材84,559立方米。

7、人造板生产

十一五前四年生产集成材2,200立方米、细木工板2,850立方米。

8、基本建设投资

十一五前四年全局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4,943万元,完成的主要工程有局址排水、医院改造、通村公路、林场()卫生院、公安派出所及棚户区改造等工程。

9天保财政专项资金

十一五前四年国家投入天保资金22,233万元。其中:森林资源管护6,585万元、公检法2,420万元、教育3,572万元、卫生265万元、养老统筹5346万元、分流安置费1,133万元、四险补助费2,038万元、湿岗职工安置费5 万元、再就业中心安置费855万元、职工培训费14万元。

10、森林防火

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中心1,680平方米,全局设专业扑火队24支,巡护队28支,检查站9处,建设了望塔16座,配齐了防火所需设备。

11、棚户区改造

十一五期间棚户区改造只有2009年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29,200平方米、584户,2010年计划棚户区改造面积75,500平方米1,510户。

12、林区社会发展

1)教育

十一五期间,林业局把教育的发展做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特色创新教育为突破口,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学校布局得到调整,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加强,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不断优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局教育已呈现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的良好态势。

2)卫生

根据职工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和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了医疗卫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职工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改善,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

一是对局职工医院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购买了大型医疗设备CT、彩超、生化仪等;二是在局址组建了一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三个社区医疗服务站,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就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三是改扩建了两个山上中心卫生院,为山上卫生所装备了常用的医疗设备器械,基本满足了山上地区常见病医疗需求。

3)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局人才队伍不断养大,职工素质明显提高,结构逐步优化。截止2009年底,全局佣有人才总量为2,879人,专业技术人员1,624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255人。

4)劳动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间累计培训下岗职工9,300人次、输出劳动力2,548人、与山东鲁苏宏发技校在沾河联合办学, 目前已成功输出10270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358个, 

全局现有5,241名国有身份的职工,22名集体职工。2,279名混岗知青和3,567名一次性安置人员全部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全局佣有退休人员为7,214 ,全局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055人、工伤保险5,902人、失业保险5,621人、生育保险405人。

㈢主要成就

1企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累计核销银行贷款4.2亿元,偿还职工陈欠工资3,500万元,做到了内不欠帐、外不欠债,上不欠缴、下不欠资,企业经济步入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2、森林得到休养生息,资源得到保护,生态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继续坚持了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力度,森林蓄积不断增大。一是有计划的调减了木材产量,活立木总生长量为729万立方米,总消耗量为96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年生长量大于年消耗量。开始实行了森林分类经营,停止了对禁伐区森林的采伐,严格实行了"三总量"控制,杜绝了超限额采伐的现象。二是加速了更新造林速度,使人工林面积由"十五"期末的115,005公顷,上升到2009年末的119,030公顷,增加了4,02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由2005年的5,049万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5,682万立方米,增加了633立方米。森林蓄积的增大标志着生态体系建设和发展后劲得到了加强。

3、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作为企业主体产业的木材生产产量大幅下调;作为支柱产业的林产工业,因受机制、资金、设备、人才、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条件下,为保持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及时调整了企业发展思路,把开发木材深加工和发展多种经营为企业发展重点。一是将我局原大制材厂租赁给广东中山美盈家具有限公司,成立大沾河东北木业有限公司;二是以闲置的厂房设备入股,与营口北方糖业公司合作成立大沾河精淀粉股份有限公司;三是与吉林抚松国营二参场合作,利用低价林改造发展林参间作项目;四是同青岛华森木业有限公司合作兴建实木家具厂;五是与黑龙江省苏达王饮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了大沾河苏达水泉饮品有限公司;六是内蒙古聚龙门业有限公司与我局万达木业合作生产系列实木产品;七是与五大连池兴业房地产公司合作建设了综合市场;八是大庆市投资商来我局建设大沾河鸿发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节能卫生筷;九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总体效益;十是加强畜禽防疫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十一是加大扶持力度,调动职工群众发展家庭经济的积极性;十二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九是利用林区资源优势,积极在管护区内发展北药产业;十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购置了漂流船只和客房设施,并在五大连池风景区设立旅游接待处,扩大大沾河漂流的知名度。 

4、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投资563万元的大型综合运动广场为职工群众健身运动提供了场地;中小型广场辐射各个社区,丰富了职工群众业余文体生活;全局各中小学校教学环境有了大幅度改善,教学设施设备满足了现代化教学需要,教师工资待遇不断增加,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累计投入医疗卫生资金863万元,使职工医院装修一新,CT、彩超、生化分析仪等大型设备满足了职工群众就医的需要,提高了就诊率和治愈率,职工医院医疗卫生条件在全省森工名列前茅,社区服务站辐射局址地区,方便了职工群众就医用药,四个中心卫生所达到了四室一房标准,配备了X光机等设备,其他场(所)卫生所达到了规范化标准,满足了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需求。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就医、就学、就业和社会福利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局址环城水泥路实现了全面贯通,主要巷道达到的白色路面标准,主要街道和巷道全部安装了路灯,达到了亮化、美化、绿化要求。

5、        职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林业局注重以人为本,下大力气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逐年提高了职工工资水平;对局址自来水管线和水质进行了改造,达到了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为部分林场安装了自来水;为局址铺设了排水主干线;更新了有线电视网络;新建了国铁车站;新建了职工住宅楼,职工群众的衣、食、住、行日趋城市化。

6、     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新建了大型文体广场、大型综合运动场、中小广场辐射各个社区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教育投入,维修改造了教学楼、新增了教学设备、设施,满足了现代化教学需要,同时增加了教师工资待遇;维修改造了医院办公楼,新增了大型医疗设备,满足了职工群众就医需要,提高了就诊率和治愈率,社区卫生服务站辐射局址地区,方便了职工群众就医用药,山上四个中心卫生所达到了四室一房标准。

三中运动场改造成运动广场,局址场区家属区巷道砂石普及率达80%,棚户区改造29,200平方米,新建公厕四处,新建草坪10,800平方米,对主街两侧进行了绿化,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3平方米,迎宾小区、文化广场、红旗大街、工厂街、宾馆前、白楼前铺设了步道板、植草砖,山上林场()全部实现了绿篱取代板杖子。

沾河林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从硬件建设上出发,以满足林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为职工群众创造了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从而改变了日出而做日落而耕的生活状态。  

6、教育事业、文化生活不断提高

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林业局对教育的投入空前加大。一是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和一个提高,即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人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教育经费比例逐年提高。二是林业局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免一补政策,即免学杂费、书费、住宿费,补助山上住宿生生活费。三是林业局出台了基础教育奖及高考、中考、小学升初中四个奖励办法,对各校高考、中考、小学升初中优秀学生进行了重奖,调动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四是投入1000多万元维修了一中、二中、三中、二小、三小、四小、培训中心教学楼;投资560多万元新修三中体育广场;投资180多万元扩建了三中教学楼;投资150多万元为一中新建多功能教学楼,投资450多万元为全局各校购买了电脑等教学所需设备。五是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指标,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逐渐增加,辍学率明显减少,高中入学率85%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使沾河的孩子都能走出去,学习技能成为社会建设中的有用之才。六是为了学生安全,各校能够及时排查隐患,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强安全教育,组织开展各种逃生演练,学校与公安、社区、家庭形成多方联动,使学生在校园的安全得以保障。七是高考二表以上进段率年年提高,每年递增2~3个百分点,中考也取得较好成绩,0809年中考平均分在全森工名列前茅。小学毕业成绩也逐年提升,各校各科平均及格率都达到95%以上。

 按照全局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统一安排,全面贯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致力于发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的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这期间主要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文化活动为主,彻重在层面上繁荣林区的文化生活。东北大央歌、健身操、太极剑、扇子舞等成了中老年人喜欢并普及的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各类棋赛、乒乓球、篮球、排球赛事,也不断举办书法绘画赛。2009年,局近三万平方米的无能运动文化广场建成使用以后,为职工群众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广场文化演出使每年的文化活动呈现了前所没有的高潮。与此同时,各种文化团体也纷纷成立,文学联合会、摄影协会、集邮协会、书法培训班、电子琴培训班等纷呈异彩,有力的推动了全局文化事业的发展。

7、科技兴林工作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建立了6个科研、生产示范基地,进行了5个方面的课题研究,推广50项科技新成果(技术),科技成果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由35%增加到4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50%,通过推广新成果,增加产值1.5亿元。

8、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突破

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调养到17.8万立方米/年,致使大量的职工下岗。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我局在转产项目上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成绩显著。一是专门成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由政研室、计划科和多种经营局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建立林业局招商网站,制定了林业局招商引资方案,落实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和奖励制度。几年来全局招商引资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已到我局投资的项目有6个,。对于我局招商引资来的企业与五大连池市其他企业一样,前三年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地方实际所得部分,100%返还给企业,后二年50%返还给企业,并在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增加了企业木材销售收入,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提高了职工收入,下岗职工得到了重新就业。

9、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

按照《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办法》和国家林业局及森工总局制定的有关规定和部署,森林资源管护面积由十五567,042公顷增至2009年末的751,283公顷, 管护面积占经营面积的100%。通过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仅利用林下资源创造出财富,提高了职工的收入,还杜绝了破坏森林资源的林政案件。

10、个体私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局党委、林业局把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 成效。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了由自我封闭向市场经济型的转变;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由国有、集体经济型向个体私营经济的转变;在经营机制上,实现了由大锅饭型向承包、租赁、民营型的转变;在经营理念上:由自给自足型向追求商品效益型的转变;在产业规模上,实现了由单纯的农业生产向粮豆、谷物、马铃薯、亚麻、食用菌、药材等多元经济作物方向的转变;在产品质量上:由单纯的追求产量向生产无污染、无公害产品方向的转变。全局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发展到10,000名,从单一的农副业生产扩展到林、农、牧、副、渔、种、养、采、加、服十大行业,从1995年末3,200万元产值发展到产值 2.6亿元的今天。可以说,全局的个体私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林区一支不可忽视的、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经济力量,是林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11、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强

新修建了防火公路63公里,新建防火指挥中心,维修改造了林场防火专业队办公室,完善了全局防火设施设备,配齐了人员和装备,为森林防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积累的经验

1、产业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

针对木材产量大幅下调、固定费用相对增大的实际,在借鉴兄弟局经验的基础上,一是改革了成本管理办法。将伐区段的采、打、集、归、装成本捆在一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实行了一口价承包;二是改革了生产作业方式,由机械集材变为小四轮和畜力集材,山上九个经营所全部采取畜力集材,林场三分之一采用畜力集材,既节约了燃料,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资源;三是对工作性质和职能相近的单位和部门,宜合则合,宜撤则撤,合并重组一批。对有些基层单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全面推进国有民营、民营国控、股份制等经营体制。实行新企新制,将房产处、建安公司、物资供应科等单位和局所属的部分锅炉供暖推向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四是转换林产工业经营机制,将牙签厂、卫生筷子厂、康复木材加工厂、桦琳人造板厂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其余7家实行租赁经营,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五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以突出绿色特色为重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立体开发林下经济,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吸引社会资金,加快龙头项目建设步伐,吸引外资组建股份公司,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2、地方信用联社引入,为我局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004年我局与地方政府多次协商,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引入我局,为我局职工群众发展个体经济提供小额贷款(从最初的联保贷款,发展到现在的联保贷款、抵押贷款、质保贷款)。改变了由林业局出资扶持个体私营户上项目的投资方式为个体私营者利用自有资金和贷款开发新项目,风险由原来的企业承担变为由个体私营者自行承担,增强了个体私营者的责任感,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林业局除对个体私营者给予优惠政策外,还积极向上争取贴息政策,争取到的贴息已全额发放到贷款人手中。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引入,为我局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多种经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食用菌栽培)有了突飞猛进发展

3、社区的成立促进了林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社区工作的开展,为林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是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加林业局举办的种养殖培训班,鼓励和扶持居民发展养殖业,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二是各社区采取募捐钱物,办理低保,扶持特困居民发展家庭经济,使部分贫困居民走上了致富路。为特困大学生捐款,圆了特困大学生的求学梦。三是社区成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平台和职介所,为下岗职工和无业居民无偿介绍工作。为混岗职工办理退休、参保、补偿费发放。四是社区先期进行了食用菌栽培、特色养殖等项目,从而为广大职工家属发展家庭经济起到了带动作用。

4、加强了财务和审计管理。

一是紧缩了资金支出。资金实行总额包干,按月控制拨付,对大额资金支出跟踪问效,使有限的资金花到了刀刃上。二是强化集中采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定价与结算相分离的机制,完善采购结算制度,每年节约资金约40万元。三是加强了印刷品的统一管理,每年节约印刷费1万元。四是管好国有资产。财务、纪检监察、设备、审计等部门定期对各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实物,做到帐物相符,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超过2,000元的单位,在年终考核中扣分,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五是加大了清欠工作力度,制定清欠计划,按月完成清欠任务。5、加强了劳资和社保管理。

一坚持工资联审制度,杜绝了套取、挤占、挪用工资现象。二是严格劳动鉴定工作,新发生的病伤人员必须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统一鉴定批准,不符合长休条件的人员必须返岗,否则停发工资。三是加强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有组织地向外埠输出,减轻了企业就业压力。四是按照三保合一的要求,加大了各项保险金的收缴工作;强化工伤保险,保障了职工工伤医疗;加大外地医药费核销复核审查力度,复查面达到10%以上。

6、加强了木材生产管理。

一是全部实现伐区生产、木材运输一条龙的生产组织形式,马套子、小四轮集材较2008增加15%,减少了对幼树的损伤,有效保护了后续资源。二是发放了造材规格和木材销售价格塑封卡片,先算帐,后造材,真正做到了效益造材,产品综合合格率达99.47%。三是严把产品质量关。突出效益第一的理念,强化合理造材质量监督管理,主管场(所)长必须跟班作业,指导到位,确保了木材产品效益实现最大化。四是严把产销衔接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向。五是严把信息化管理关。木材运输、接收、缴库、支拨各环节要全程应用信息化管理,达到数量准确,避免效益流失;贮木场达到五清两化标准,真正实现超市化运营。六是严把伐区清理关。木材生产和伐区清理及剩余物收拣要同步进行,杜绝拖清和伐区丢件子现象;规范木片生产管理,杜绝原料超标、无证加工、无手续运输现象。七是严把生产秩序关。生产战线统一调度指挥,各生产工序紧密衔接,相关部门协调运作,保质保量完成了每年的生产任务。八是严把安全生产关。生产人员必须全员参加保险;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加强道路安全警示教育,确保不发生重大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7、加强木材销售管理。

一是努力抓好外销。关注外销落叶松供求信息,及时调整售价,主动深入矿区,联络新老客户,签定长期供货合同,同时精挑细选,规格品种分类细中再细。二是努力扩大内销。根据全局木材加工厂家及周边的需求量,以销定产,合理确定阔叶产量,并细化桦木径级价格,提高售价,对招商引资的大厂采取直拨形式拨付,既节约了企业成本,又减少了客户二次运输费用。三是强化销售服务意识,严格执行零误差制度,提高了企业销售信誉。四是狠抓了贮木场封闭式管理,增配了内保警力,加大巡逻力度,有效地防止了木材丢失。五是加大了纪委监察局、木材经销督察大队、驻贮木场资源监督站、公安内保等部门参与经销管理的力度,净化了销售环境。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可采资源虽有所增加,但木材树材种单一、材质下降。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蓄积虽由"十一五"期初的占总蓄积量的16%,上升到"十一五"期末的26.7%。但平均公顷出材仅为65立方米,16厘米-18厘米的木材占50%以上,平均径级不足18厘米。树材种单一,经济材比重只占60%左右。这种资源状况使木材平均售价下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基础设施欠帐,制约了企业经济快速发展。

建局伊始,由于建设思想的偏差,形成了"边建设、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原则,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造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75.1万公顷经营面积上道路网密度仅为1.04/公顷,远远低于全省4.4/公顷的水平。建局至今山上20个林场(所)中只有六个林场所居民饮用自来水,山下国铁车站站台至今末建成、局址只是部分地区有排水,这种状况严重的制约了林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改善林区基础设施仍是"十二五"的重要任务。

3、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不够。

"十一五"期尽管木材产量做了相应的调减,但独木支撑的经济格局还没有彻底改变。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替代产业。林产工业受市场、机制、体制、资金、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林产工业终因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而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闲置的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多种经营虽然有所发展,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拳头产品,林副资源开发利用刚刚开始,初级产品效益不显著。

4、天保工程实施后带来的一些新问题。

木材产量大幅调减,企业收入锐减,我局2009年生产木材17万立方米,与我局木材产量定产46万立方米相比,减少29万立方米,减产幅度达63%,按每立方米800元计算,企业年减少收入23,200万元。公益林建设任务的停止,公益林区无法靠天然更新来恢复森林植被的无林地,低价林和需退耕还林的林地不能进行人工恢复,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作用;商品林基地建设和转产项目迟迟不能启动,转产项目投资不到位,富余人员再就业的问题就不能全部解决,到2009年全局仍有下岗职工927人。此外,企业仍承担部分企业办社会费用。不仅会造成经济失去平衡,大量富余人员得不到安置,从而增加林区新的不稳定因素。

5、林区改革开放的步子迈的不大。

受地缘、气候和行业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依然束缚我们的思想。一些改制厂家还不够规范,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力度还不够,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还不快,认识落后、思想保守、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等仍影响企业经济的发展。

6、人才匮乏,科技兴林无法实现。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地处边缘,生活条件艰苦,职工待遇低,大多数人无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家庭经济。很多项目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而搁浅,加之机制不活等因素。导致林区不但吸引不来新的人才,而且还存在大量人才外流的现象。林区不仅缺乏管理人才、也缺少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致使新技术得不到应用,新成果得不到推广,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尖、新产品得不到开发。现有的人才结构也不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 

二、“ 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㈠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以加速转型为支撑,以建设森林生态城镇为载体,加快森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入开展天保二期工程和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及经济转型工作,加速实现“四个转变”(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由国有经济为主向多元经济格局转变),建设“四大体系”(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比较繁荣的文化体系、比较完善的社会体系),巩固发展五大产业(木材传统产业、营林基础产业、林产工业优势产业、多种经营特色产业、森林旅游朝阳产业)。切实提升林区人民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实现林区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旅游型城镇,为林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借助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和天保二期的有利契机,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我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造。

坚持实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节约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从实际出发,发展优势产业,以资源为依托,实现发展战略,建立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的发展模式

 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以改革为重点,以改革促发展,彻底解决机制性,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营造全社会办林业的经济格局。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开发建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的环保项目,生产市场畅销的高、新、精、尖产品。

坚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走集约化、产业化道路;开发建设生产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环保项目,加大横向联合力度,对外形成一个品牌。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依据

1、《沾河林业局森林分类经营方案》。

2、《沾河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5、森工总局、松花江林业管理局有关会议精神、文件指示精神。

6、沾河林区的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实际情况。

()"十二五"计划和20202050年规划的目标和发展速度

1、总体目标

2015年,完全实现森林的分类经营,木材产量调减到位,完全停止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的采伐,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恢复,森林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强化,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非林非木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绿色产品、特色经济建设初具规模,工业园区建设全部完成,木材全部进行深加工。利用五年时间,经全林区广大职工群众的艰苦努力,实现企强民富、企业经济和林区社会事业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到2015年,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的基本框架得以建立。林业用地的森林覆盖率趋于饱和,森林的数量、林分的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商品林基地建设完成,森林蓄积达到6,368万立方米。木材生产实现以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方向转变。林区多种资源得以充分开发,绿色产品基地建设发挥效益。林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再度辉煌,争取在十二五期未企业平均工资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林区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2"十二五"期间的具体目标

  企业经济

"十二五"期间企业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2%,到2015年实现产业总产值111,551万元,其中:木材采运17,800万元,增长速度为3%,林产工业26,874万元,增长速度为20%,多种经营56,931万元,增长速度为13%,营林生产产值2,480万元,增长速度为10%,森林旅游产值2,466万元,增长速度为30%,其它产值5,000万元,增长速度为8%

森林资源培育

"十二五"期间更新造林总量3.3万亩,到2015年,人工更新造林累计保存面积达到 181.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6,3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0%。

木材产量

2011年至2015年木材产量保持17.8万立方米 ,实现产值17,800万元。

林产工业

2015年产值达到26,874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20%,加工原木系统内利用率达到100%,锯材产量达到7万立方米,木制别墅72,000平方米,家具65,000套件。

多种经营

2015年,实现产值万56,931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 13%。产粮豆5万吨、家畜11万头、家禽20万只、山野菜2万吨、食用菌1.5万吨。

科技兴林

建立8个科研、生产示范基地,进行5个方面的课题研究,推广100项科技新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

文教卫生事业

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开始普及高中教育,全面强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标准,持证上岗,学校的布局得到调整,实现集中办学。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大改善,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4张,林区从业人员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100%,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计划生育率达到9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

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气候监测

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设施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杜绝重大森林火灾,火情年平均发生率降到平均每十万公顷以下两次,一般火灾年平均发生率降到每十万公顷以下一次,有林地不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0%,防治率达到70%,监测覆盖率达到7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气象预测准确率达到90%,测报质量错情率低于4‰

林区小城镇建设

林道网密度达到4.4./公顷,局址主要道路水泥化达到100%以上;职工医院、学校校舍全部得到改造,达到标准化要求;局址全部吃上自来水,并通过改造,提高水质质量,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林场(所)吃水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林场(所)有线电视、电话得到全面普及,职工住宅逐步实现楼房化,集中供热,局址建设成规模适度、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幽雅的小城镇。

32020年目标

2020年实现总产值193,897万元。其中:营林生产产值5,000万元、林产工业产值66,871万元、多种经营产值109,679万元、森林旅游产值5,000万元,其它产值7,347万元。

三、总体布局、发展方向及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我局要全力建设好"五大"产业发展,六大工程建设,"七项"重点工作开展,规划好我局发展建设的战略布局。

"五大"产业

1、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加大横向联合力度,实现优势互补,重点发展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按照省政府原木不出省的要求,力争到2015年实现原木不出局。木材产品全部进行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我局现已与五市达成协议,在沾河建设占地80万平方米的五大连池市沾河木业加工园区。将现有的木材加工厂全部迁入加工园区,再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一部分加工厂。打破现在的小而散的局面,加大彼此横向联合协作力度,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对外形成一个沾河品牌。以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终端产品为发展方向,力争在23年内达到规模化经营。 

2、提高营林产业化水平,夯实打牢基础产业

按照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搞好商品林经营,突出抓好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工业用材林和珍贵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走用材林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和资本化运作的体制,把用材林高水准保护培育过程变为高效益经营过程,加快资源保护和培育速度。

在大力培育森林资源的同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全面实行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四大体系管护队伍。树立林区寸土寸金、守土有责、依法经营的思想,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森林体系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系统建设和生活环境的良性循环。

3、提高木材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巩固发展传统产业

一是加强木材生产管理,根据市场需要生产材质好的木材,努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对数码管理系统进行改进,提高信息化检验的全面性、灵活性和机制性,彻底消除所有的人为误差。三是调整生产布局,将原先的二十个林场(所)撤并为19个林场()。实行大林场小工段分兵团作战的方法,降低生产作业成本,减少人为资源消耗。四是根据木材生产运输的实际状况,在幸福设立贮木分场,可缩短运输70公里。五是利用距黑河口岸较近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劳动力、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搞好对俄森林资源开发,力争2015年实现在俄阿洲年采伐木材10万立方米。

4、提高多种经营产业化水平,培育打造新的特色产业

提高多种经营产业化水平,培育打造新的特色产业

1)农业产业方面

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突出发展绿色农业,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引导林区农业向优质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是进一步调整林区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发展绿色高效林区农业。二是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继续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以增强耕地综合效益为目标, 全面提高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实施科学种田、标准化作业,构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小区,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巩固壮大农业基础产业。

2)畜牧产业方面

重点发展林区特色养殖项目。引导职工群众组建标准化的奶牛、肉牛、肉羊、生猪、貉狐、林蛙等养殖基地。

3)森林食品产业方面

抓好山产品的人工改培和驯化种植工作,重点抓好食用菌基地的建设工作。采取以群众自投为主,公助为辅的措施,加大菌种厂设施、设备的改造和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支持、鼓励、引导职工群众自发的开展菌种培育工作,整体提高菌种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同时,做好山野菜采集、栽培基地、坚(浆)果采摘和栽培基地建设。

4)北药产业方面

一是抓好对野生药材资源利用的统筹规划,加大对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一定范围的保护区域,并以市场为导向,有计划的科学采挖。二是重点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北药基地园区建设。严格按国家GAP标准科学化运行,确保药材原料基地生产向优质、高效、高产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刺五加、五味子、黄芪、人参等市场稳定的经济效益较高的药材品种。三是加大科技攻关和科学管理的力度,促进"林参间作"、五味子"大田栽培" 平贝的丰产、高产栽培等主导产品的技术成熟和提质增效。

5、提高森林生态旅游的产业化水平,倾力托起朝阳产业

我局大沾河漂流素有神洲第一漂之称,我们将努力建设好大沾河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使之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是利用距五大连池风景区、黑河口岸较近的优势,开发黑河――五大连池――-大沾河森林公园旅游线路。以现有的大沾河山庄为基础,重点建设连环湖景区、山间野趣景区、林海雪原景区、药泉神水景区及大沾河森林旅游中心。开展大沾河漂流、森林观光、冷水垂钓、原始红松母树林观光游、鄂乡风情游、林海雪原观赏旅游等。同时,建设旅游工艺品加工厂,搞好旅游纪念品的加工和生产。把大沾河森林旅游建设成科研科普、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六大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这是国家实施的林业六大工程的一号工程,更是我们森工的一号工程。是关系到森工生存与发展命运的希望工程。"十二五"期间,必须认真实施好。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宗旨,使经济效益及资源平衡服从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为目标,把"减产、分流、下岗"作为重点,通过森林分类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减木材产量,加大森林资源管理力度,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合理解决企业的社会性负担,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进一步发挥森林的生态屏障作用。

2015年,我局木材产量到位后,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除向多种经营、森林资源管护、营林生产、森林旅游方面安置富余职工外,积极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

2、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这是国家实施的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工程之一,是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首选重点使用范畴。这项工程主要解决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全面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濒危灭绝的生物物种,保护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手段。

一是我局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程已晋升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11,618公顷,根据保护区功能划分原则的规定将湿地划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88,767公顷,占42%,缓冲区45,847公顷,占22%,实验区77,004公顷,占36%。到2015年保护区项目全部建成。"十二五"期间,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必将会达到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保护了环境,维持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且对我局的生态旅游、多种经营项目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是积极申报国家级白头鹤种群繁殖地自然保护区。白头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素有"神秘的修女"之称,现全世界只有2000多只。我局进行野生动物普查时,在施业区腹地发现白头鹤踪迹。我们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每年46月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跟踪观测,我局正在积极筹建大沾河白头鹤自然保护区,并力争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以速生丰产林为重点的商品林基地建设工程

这也是国家实施的林业六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之一,建设好这项工程责无旁贷。

4、绿色食品、北药开发和森林生态旅游建设产业工程

这是"十二五"期间林区经济发展、林区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兴骨干工程。

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落实管护承包责任制为契机,以林区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融合多种经济成份,走产业化、集团化道路,科学统筹开发林区绿色食品、北方药材、生态旅游等资源,促进林区经济发展。

以突出"绿色""特色"为重点,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坚持抓大放小、择优扶强"的原则,融合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开发,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制公司,培育龙头产业,走院企联合技术合作之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多种经营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5、加工园区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局要对林产工业经营机制和体制进行彻底改造,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武装企业,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行林产工业集团化经营。对现有厂家进行改造,打破小而散的局面,加大彼此横向联合协作力度,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树集体主义思想,树集团品牌,对外形成一个沾河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抗击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

"十二五"期间林产工业产品的发展重点是:加大经济技术合作力度,建设好加工园区,实现原木 不出局。利用麦秸、豆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的卫生筷及餐具盒等绿色环保产品。利用采伐剩余物加工细木工芯条和集成材指接板条,利用加工剩余物粉碎后做成高密度纤维板及纤维一次成型门及家具系列产品;对针叶小径木要加大油浸电柱和锯材加工后的各种规格的枕资用品及铁路和矿山需用的锯材产品、直接使用的坑木产品。并逐渐将我局小径木向木制别墅和电工层压木产品方向发展。 

6、小城镇建设工程

林业局局址是我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沾河主要物资集散地、供给基地,是以发展旅游业、资源培育和林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林业旅游小城市。

加快林业局址小城镇建设,是以促进林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和进一步提高林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服务于经济,培育区域经济中心,使之成为林区经济的载体。同时也要成为林区的文化中心,带动区域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环保等项事业的发展,推动林区社会的全面进步。

小城镇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合理布局、重点突出、体现特色、配套建设、梯次推进、从长计议、量力而行的原则。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发展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

()“七项工作

1 大力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努力构建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

一是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确保人工更新造林和绿化任务的完成,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绿化工作水平。二是通过抚育间伐、修枝、施肥、病虫鼠害防治、林木管护的方法和手段来调整树种组成,使优势树种占据优势地位,改善森林卫生环境,提高林木质量和蓄积生长量,缩短林木培育周期,从而发挥森林的各种效能。三是营造2000亩经济林,以红松果林和蓝莓等为主。四是营造珍贵树林,如:红松、云杉、水曲柳等。五是营造民有林。六是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化发展步伐,扩大苗圃经营范围,增加花卉培育项目。通过加大力度培育森林后备资源,实行林种多元化、基地化、产业化,使营林生产快速向产业化推进发展。

2、强化现有森林资源管理,全面实行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

"十二五"期间,我局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实行封山设卡管护和管护承包相结合;专业队伍管护和职工群众管护相结合。

要逐步理顺现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生态林业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的资源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要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四大体系管护队伍。全面实行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强化森林采伐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依法加强林地林政管理,树立林区寸土寸金、寸土必争、依法经营的思想,杜绝毁林开荒,实施退耕还林。防止乱砍滥伐、盗伐、火灾、病虫鼠害等危害森林的现象发生。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森林体系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强化森林生态体系的调节能力和防护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促进生态系统和生活环境的良性循环。

3、劳动社会保障

1)、依法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以改制企业和城镇私营企业为扩面重点,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统筹地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当地统计部门及工商管理部门数据相对照,对应参保而未参保单位,要逐个分析,采取必要行政、法律措施,尽快将其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研究和探索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首先将劳务派遣组织及人员纳入覆盖范围。及时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制企业以及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接续失业保险关系,防止参保人员流失。

2)、强化基金征缴手段。对参保单位的缴费基数进行全面核查,企业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参照,事业单位以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参照,使失业保险缴费基数不低于当地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水平,及时为税务部门提供缴费依据。积极推行各项社会保险费合并征收,按规定费率比例分别计帐。定期稽核缴费单位的职工人数、工资基数和财务状况。对无故拒缴失业保险费的,要运用劳动保障监察等手段予以严肃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陈欠,避免新欠。对破产、改制企业要将清偿欠费列入破产、改制总费用测算中。

3)、广开就业门路,鼓励职工到非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就业,到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上就业。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职工树立面向市场自主择业、自强创业的观念。

4)、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针对林区特点,适时开展适合下岗职工就业、自主创业有关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下岗职工掌握多项职业技能,为重新就业奠定基础。要加强与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努力搞好创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功。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创业成功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用好用足各项政策,促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积极收集推荐创业信息。职业培训机构利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掌握市场动态,广泛收集创业项目、需求信息,并对创业项目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积极向创业培训班学员推荐创业项目,帮助创业人员选择适合其自身条件的创业项目。

5)、充分利用国家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在社区建立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4050”人员重新就业。同时争取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优惠政策尽快落实,为下岗职工再就业解决经济困难。

6)、妥善处理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牢固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和敏感性,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坚持预防为主,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采取措施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当地,大力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及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保障林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4、加快林区科技创新步伐,实施科技兴林。

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重点,以多种经营为突破口,以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为手段,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进步为目的,以此加快林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5、大力加强林区基础工程建设

1)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

A、学校

对山上和山下部分地区实行小学集中办学,同时对山下的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一中设施进行改造,并购置教学所需设备,使全局中小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标准。

B、给水

山下新建厂房,购置水处理所需的设备、修建水处理所需设施,使局址居民饮用水全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对全局的给水管线进行改造更新,修建消防水鹤;对山上林场(所)没有自来水的全部安上自来水,建设给水管线、打深水、配备水质改造设备。

C、排水

山下新修雨水渠道、污水管道,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处,使排放的污水全部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山上各林场(所)修建污水处理池各一处,并配备相应的排水管线。

D、医院

E、集中供热

结合棚户区改造工程和林业局总体规划,对局址地区的居民住宅实行集中供热,新建供热管线、购置配备供热设备。

2)加强营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为了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巩固和提高营林基础地位,"十二五"期间,要相应加大营林基础设施规模,逐步实现营林作业机械化、营林队伍专业化、调度指挥信息化、营林道路网络化、三站建设标准化。

搞好种苗基地建设。全面加强种苗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林木种苗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良种壮苗在建设现代化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向生产和市场,调整布局和结构,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加大投入,更新设备,修缮设施。强化管理,科学经营。 

加强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工作。"十二五"期间的病防工作要紧紧围绕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认真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实施"天保"工程,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着力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生物防治为主转变。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的科技支撑工程,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提高预测预报的水平,提高预防和除治病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程工作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坚持全社会抓保护,全民防火;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重点强化火源管理,强化全民教育,强化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技术装备和专业训练,积极推进森林防火科学化进程,不断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和控制大火的综合水平。

 一是修建林火气象站一处,地点在幸福经营所,同时配备所需设施和设备,使之能较为准确地进行林火的预测预报,为林火的发生和扑救及时提供必要的气象要素。

二是修建了望塔2座,以便及时准确发现和报告火情。

三是沿山势、河流走向开设生土阻隔带,形成阻隔网络,控制和减弱山火的蔓延,避免形成大的山火而难于扑救,从而降低火险程度。修通防火公路,解决一旦有火扑救队伍难以到达的问题。

四是加强扑火队伍建设,投入相当数量的装备、机具,以满足目前扑火需要,增强扑火能力,建成专业化、科学化、机械化的扑火队伍,实现有火早出动、早扑灭,不成灾。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添宣传设施,提高人们防火意识,形成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的防火模式。

六是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确保信息畅通,购置对讲机中继台、基地台、手持机、车载电话等设备,不断更新老化设备,达到全局施业区不留盲区。

4)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林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按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在全局高水平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做好普及高中教育工作,使全局职工干部接受教育的水平达到全国中等以上;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步伐,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一是调整学校布局,均衡教育资源。把4所小学合并为2所小学,全局学校布局调整到1所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二是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标准化的要求配齐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三是校园网络化,实现远程教育,使学生能享受到名校的名师教育。四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使每位教师学历都达标的同时,知识不断更新,造就出大批学科带头人,承担总局及省级科研课题。省级骨干教师达到10人以上。总局级骨干教师达到30人以上。五是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初中仍要保持总局前茅;高中升学二表以上进段率达到30%左右。六是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升学率、辍学率达到国家标准。

5)加快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提高林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加强医疗机构的宏观管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利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合理优化配置卫生资源。面向社区,调整功能,以现有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加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逐步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全面加强基层卫生所建设。定岗定编,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做好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对重点疾病实行重点预防,同时切实抓好地方病防治工作。继续加强对食品、公共场所、劳动、学校等卫生监督,管理好社会卫生事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大众卫生知识的传播,提高职工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6)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林区的公检法司是保证林区稳定和林政管理的国家机器。不但承担着社会治安的职能,还担负着重要的林政管理职能。"十二五"期间要加大政法队伍建设的力度,解决交通、通讯等装备落后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林区公安的机动作战、快速反应和侦察破案能力。加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林区政法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完善机构设置和警力配备,重点进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和维护林区社会稳定的综合治理。

7)加快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气象监测体系。一是加快基础数表的制定和更新步伐,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的可靠性;二是全面引进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三是分区域建立气象综合监测站,充分保护、利用、开发林区气候资源,为林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

 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工作

为改变我局独木支撑的局面,重点建设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牵动作用、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具体项目为:

一是木材加工工业园区项目,二是大沾河森林公园项目,三是精淀粉加工项目,四是食用菌生产,五是人参栽培,六是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7、人才培养

企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关系到企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林区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就必须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2015年,人才总量有较大增加,积极吸引外地人才,把培养林区本土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努力培养一批适应林区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人才队伍,使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在林区各条战线、产业间的分布趋于合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四、"十二五"投入测算

㈠总投入测算

根据测算,完成"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建设任务,需要投入资金625,475万元。其中:基本建设530,607万元,财政专项投入94,868万元。

1、基本建设投入

1)经营性项目建设投资216,550万元。

2)棚户区改造投资108,000万元。

3)湿地建设建设投资12,622万元。

4)种苗设施建设投资150万元。

5)非经营性项目建设投资159,571万元。

6)森林公园投资3,3424万元。

7)气象设施建设投资106万元。

8)森保建设投资34万元。

(9)种子站建设投资75万元。

(10)种苗工程建设投资75万元。

2、财政专项资金94,868万元

生态林管护费6,545万元

政策性支出8,470万元

社会统筹费79,103万元

(4)贷款贴息750万元。

㈡中央投入测算

"十一五"期间需中央投入422,675万元,其中:基建拨款327,807万元,财政拨款94,868万元。

1)经营性项目建设投资136,840万元。

2)棚户区改造投资26,015万元。

3)湿地建设建设投资10,098万元。

4)种苗设施建设投资120万元。

5)非经营性项目建设投资127,763万元。

6)森林公园投资26,739万元。

7)气象设施建设投资85万元。

8)森保建设投资27万元。

(9)种子站建设投资60万元。

10)种苗工程建设投资60万元。

2、财政专项资金94,868万元

生态林管护费6,545万元

政策性支出8,470万元

社会统筹费79,103万元

(4)贷款贴息750万元。

五、实现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

要实现林区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必须彻底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创新行政管理职能、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创新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制度。

㈠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十二五"是我局发展历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目标宏伟,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十二五"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完成好各项建设任务。面向市场经济的挑战,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的思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面向困难,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加快林区建设、发展林区经济的伟大事业中去,要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的潜力,找准切入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要及时研究解决我局"十二五"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证"十二五"计划顺利实施。

㈡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结合我局实际。对多年来没有经济效益单位和厂家,自己养不活自己的单位出售和转让一批。对工作性质和职能相近的单位和部门,宜合则合,宜撤则撤,合并重组一批。对有些基层单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全面推进国有民营、民营国控、股份制等经营体制。选择好适合股份制试点单位实行内部职工集体出资的方法以资产合伙入股作为基础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对我局常规性、福利性、营业性的一切有偿服务的基层企事业性质的单位,全部采用"公司化"经营管理体制,逐步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权责明确、政企分开为企业规模经营机制提供有效载体,为适应未来竞争激化的市场环境提供组织保障,到2015年基本完成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布局合理。

()强化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竞争能力,用好用足扶持政策以及实现"十二五"目标的重要内在条件。强化企业管理,严格依法经营,确保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争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把责任、权力、利益三者相互协调、平衡和统一,贯彻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把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必须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强化企业的标准化、计量、定额、信息、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建设。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鼓励先进企业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起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掘、引进、培养短缺的专业人才,并加强在职职工培训,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根据我局"十二五"时期的产业发展重点和市场竞争趋于激化的前景,必须从待遇、住房、家属就业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发掘和引进非木资源产业以及非林资源产业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通过补人才之短,确保资源所长。实现规划发展目标。同时对生产岗位,制定岗位技术标准,有计划地逐步展开在职职工培训,进而做到达标持证上岗。

()提高法律意识,将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

国家林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已基本建立和健全。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经营,是"十二五"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保证。企业领导人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守法经营,依法办事的法制化轨道。

()加强林区精神文明建设。

"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林区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实施"天保"工程和"二次创业"富民强企的目标,坚持两手抓,两结合,着眼于提高林区职工的生活质量,着重提高林区经济运行的效益和质量,以学习马永顺精神为契机,大力弘扬森工精神、创业精神,努力将我局建设成为文明、富庶、山川秀美的社会主义新林区。一是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不断掀起理论学习新高潮。在全局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二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学习林区英雄马永顺活动,弘扬马永顺精神。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切实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的浓厚氛围,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三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四是继续搞好"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创建美好家园"活动。搞好文明局址和文明林场(所)环境建设,积极改善林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五是继续开展以"双文明"兴林杯大赛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文明单位,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林区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局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十二五"期间要继续贯彻"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方针,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制定优惠政策,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

()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1、要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机遇,争取国家在商品林建设、转产项目建设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千方百计地与国外大企业集团、省外大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发展三资企业。

3、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吸引社会资金。

4、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盘活存量,用好用活自有资金。

5、多渠道筹措转产项目和配套建设资金,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六、政策与建议

"十二五"是我局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确保规划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除了我们不懈的努力外,尚需上级各部门的支持,希望能多给一些扶持政策。

一是国家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使用上,将林业企业纳入其中,按照产出关系进行补偿。专项用于生态建设和治理。

二是及早拨付转产项目资金和贴息贷款,尽快启动商品林建设工程。

三是林区社会性基础设施欠帐项目要多给一些投入。

四是尽快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将文教、卫生、公益事业等拨给地方政府管理,或由国家全额投入社会性支出,使企业轻装前进。

五是建立林区管委会体制,即人大授权、政府派出、林区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

 

 
联系我们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备案序号:05002205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邮政编码:150001
  集团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邮箱:sengongzwg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