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媒体关注】黑龙江日报头版头条 | 龙江森工,停伐十年间
2024-04-08

 

 

 

这几天,以拍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而小有名气的龙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退休职工孙强烈忙碌并快乐着,因为每年海浪河解冻的时候,中华秋沙鸭便会准时“报到”。3月27日,提前做好准备的孙强烈便拍到了第一波“客人”——11只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对生态环境和水质要求极高,停伐之前,海浪河沿岸找寻不到它们的身影。”孙强烈说,2017年,他无意间拍到了两三只没见过的鸟,后经多方认证,确定是中华秋沙鸭。近些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逐年增加,去年他拍到了多个家族150多只。

时间拉回到十年前的那个春天,龙江森工林区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放下了曾经震撼大森林的斧锯,开启新的发展方式。

十年过去了,“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近日,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林区三问”,记者深入林区踏访龙江森工人的时代新答卷。

龙江森工林区生态资源丰富

 

开启“破冰之旅”

2018年6月30日,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由原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改组成立,结束了70年政企合一的历史,大刀阔斧的改革破冰之旅正式开启。

“2020年,集团组织各单位全面核实工商登记企业信息,并对无价值、非主业历史遗留企业进行清理。截至2024年3月底,共注销433户法人企业和370户非法人企业,法人企业压减幅度达65%。”龙江森工集团经营管理部部长王好岩说。

法人治理只是龙江森工集团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一个侧面,围绕提高效率的管护改革同样取得实效。相继完成新建改造资源管护站223座,成立管护大队23个,下设管护中队379个,建立起两万多人的森林资源管护队伍。2015年以来,森工林区林政案件逐年连降,5年结案率达95%以上,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重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

签约合作

 

停伐意味着之前“独木支撑”的产业格局必须打破,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龙江森工集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生态建设、产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三个主业板块,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依托资源优势,启动编制《大雪乡旅游发展规划》,批准23个林业局公司产业转型规划,推进森林食品、森工投资等产业转型试点。按照大基地、小工厂、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推动林业局建设种植养殖业基地,创新合资合作经营模式。发挥森工产业投资功能,把握重大战略性投资方向,与中林集团、保利集团等央企合作,走合作型发展道路,形成战略投资模式。利用高校科技人才聚集优势,校企联合,引人、引智、引技,推动森林食品、森林康养、智慧森工等领域技术创新。

全面实施“一场一品”“一局一业”战略,营林绿化产业加快发展,森林农业稳步推进,森林食品产业提档升级,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康养产业持续推进,林业碳汇经济取得新进展。全面开展刺五加集中收储、加工和销售,成为国内最大的刺五加供应企业,紧随其后的中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正在铺开。中国雪乡、亚布力滑雪“精彩出圈”,把“冷资源”真正变成了“热经济”。

2023年集团营业总收入110.62亿元,较2013年增加69.49亿元,增长168.95%。2023年实现利润总额1.17亿元,较2013年增加2.84亿元,增长170.06%。

 

要“颜值”也要“价值”

“顺山倒喽……”十年前,海林林业局横道林场,当了十年伐木工的韩兴军嘶吼着喊出了号子,伐倒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棵树……

随着那一声停伐令的庄严宣告,大森林开始了自我修复之旅。韩兴军也放下了手中的油锯,开始发展自营经济。十年间,他先后种植地栽木耳、五味子和“鸡心果”,收获颇丰。生活越来越好,可韩兴军仍不能割舍对林区的那份感情。

2023年,海林局公司选拔森林管护队员,韩兴军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笔试、体能测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原来的油锯手成为了现在的护林员,昔日的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

护绿管绿,制度先行。2021年,龙江森工集团在黑龙江省率先实施林长制,并创新建立了“企业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林区警长”横向协作机制和“林长+保护修复+管理监督+综合服务+生态产业”工作推进机制。在三级企业林长制责任体系下,目前,龙江森工集团已确定1914名林长。

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以来,龙江森工森林面积由2014年的551.37万公顷增长到557.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14年的83.72%增长到84.72%;森林总蓄积由2014年的5.79亿立方米增长到6.89亿立方米;公顷蓄积由2014年的102.14立方米增长到125.49立方米;年均繁育苗木1.7亿株,截至2023年年底,建设国家级良种基地4处、标准化苗圃100处,实现国有保障性苗圃年苗木培育量突破两亿株。一组组鲜活的数字正是放下斧锯转换身份的森工人爱林护林的最好见证。

“停伐这十年,森林增长面积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中等林业局的面积;增长蓄积1.1亿立方米,相当于5亿棵大树。”龙江森工集团资源管理部副部长杨崇军形象地比喻了龙江森工林区生态的持续变好。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龙江森工集团因地制宜开发培育林果、林菌、林药、林禽等产业,加速培育碳汇经济,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

收获吊袋木耳

“不砍树,靠啥吃饭?”绥阳局公司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按照龙江森工集团“一场一品”“一局一业”战略,绥阳局公司大力推广了黑木耳棚式吊袋栽培技术,采取现场参观和资金奖励等方式,鼓励扶持职工群众建吊袋大棚。

“停伐前,我从事木材运输。停伐后,我看到木耳产业效益可观,就回到经营所建了两栋吊袋大棚,当年挂了6万袋,纯利润就达到5万元。”绥阳局公司新青经营所王钢对记者说,尝到了黑木耳产业致富的甜头,我又经营起日产量两万袋的菌包厂。

既要生态“好颜值”,又要产业“好价值”,黑龙江森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炼也真切感受到了。

日前,黑龙江森工碳资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家自愿减排项目登记及结算双平台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顺利完成联合开户。“这是集团自愿减排项目即将进入国家自愿减排市场关键一步。未来将结合国家级和省级碳汇试点的工作要求,科学有序推进造林碳汇CCER项目开发工作,加快促进碳汇经济价值转化。”王炼说,这同时也为集团打造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先行地”打下坚实基础。

“森”标食品

在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引领地”的征程中,龙江森工旗下森林食品集团从未停步。他们不断发力森林食品深加工,持续打造“森”标高端品牌,扩大“黑森”品牌影响力。目前,已开发出森林食用菌、森林浆果、森林蜂蜜及森林水、森林茶等12大类百余种森林食品,初步形成了森林食品中高端品牌产品矩阵和完整的森林食品产品体系。

 

民生福祉更殷实

“林区职工群众对我们工作满不满意就是衡量工作质效的唯一标准。”龙江森工集团党委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让林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最大目标。

积极推进花园式林场所建设,着力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生态林场所示范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林场所,在推动全省乡村振兴中争作标杆。

俯瞰美丽林场

 

要想富,先修路。停伐之后,林区公路网越织越密。十年间公路硬化里程由2898公里增至4446公里,林场通达率98.5%。“这几年林业局给林场修了柏油路,安了路灯,路畅通了,林场就带领职工搞起了‘四季’旅游,现在游客越来越多,很多职工也都开起了家庭民宿,生活是越过越红火。”清河局公司育林林场场长宋玉琢深有感触地说。

“听说了吗?省城三甲医院的专家来到咱家门口了,免费看病,明天赶紧去瞧瞧。”每次义诊,职工群众都早早来到义诊现场排队就诊。

为了让林区群众在深山远村就能享受到全国及省内知名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2017年,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院长吴文忠牵头组建省森工总医院“奔跑的红十字”专家巡回义诊医疗队,截至2023年12月,医疗队分别前往林业局公司、周边市县贫困村、社区巡回义诊74次,累计诊疗两万余人次。

停伐十年,生态好了,产业发展了,工资翻番的目标也实现了。2014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39万元,2023年,薪酬结构优化调整后为6.58万元,增幅176%,是停伐时在岗职工工资的2.76倍。收入分配向有突出贡献和苦、脏、累、险等岗位倾斜,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

 

建设现代化新森工

建设现代化新森工,惟在得人。2022年以来,龙江森工集团党委坚持“人才强企”方针,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坚定不移推进干部人才队伍结构化改革,不断淬炼龙江森工生态铁军“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

“通过本次培训班的学习,我提升了动手、动笔和动脑能力,养成了好的作息习惯,开拓了创新思维。”今年1月份,参加森工生态铁军第五期培训班后,学员们收获颇丰。

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统一模式,统一服装,截至目前,封闭管理1个月的森工铁军培训班已开办5期。培训班的举办有效促进广大员工在学思想上有收获、在强党性上有提升、在重实践上有淬炼、在建新功上有作为,进一步锻造一支符合现代化新森工建设要求的铁军队伍,为建设现代化新森工提质赋能。

铁军培训班

 

锻造生态铁军还需科技加持。为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防火体系,龙江森工集团组建23支无人机应用中队,打造了国有林区最大规模无人机管护群,配合原有的森防指挥中心,实现林火远程监控、北斗定位、智能扑火指挥、管护巡护等功能,切实提升科技化森林资源管控能力,取得连续29个防火期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道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森防铜墙铁壁。”龙江森工集团防火指挥部部长赵晓波说。

培养各方面人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锻造一支能打胜仗的生态铁军队伍。2019年以来,龙江森工集团共录用各类本科及以上人才154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57人,占比23%。

与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接联系,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启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引进博士后一名。通过设立“林业工匠”“龙江工匠”“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方式,引导各类人才立足不同专业和岗位,为现代化新森工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不拘一格的用人导向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更多‘后浪’脱颖而出,生态铁军阶梯形人才结构正在形成。”龙江森工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姜凤刚说。

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畅通职业通道、拓宽晋升空间,龙江森工诚意满满。“我来自没有山的城市江苏盐城,却爱上了这里的绿水青山。”入职鹤北局公司的周楠楠,经过一年基层历练,目前已成为公司林业工作总站副站长。

作为我省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龙江森工许下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铮铮誓言:力争成为全国国有林区现代林业标杆,在全面建设绿色龙江、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贡献“森工力量”。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QQ浏览器截图202404171059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