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务 -> 办事服务 -> 实用技术
北五味子刺五加栽培技术
2017-12-11        

北 五 味 子 栽 培 技 术

北五味子Schisandra Michx.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北五味属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主产东北。朝鲜及苏联远东亦有分布。

北五味子是我国常用比较重要的中药材,畅销国内外,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作为药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对人体具有益气、滋肾、敛肺、涩精、生津、止渴、益智、安神等功效。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味子是一种较好的神经系统兴奋剂,其强壮兴奋作用胜过任何神经系统兴奋药,与人参具有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肌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对治疗神经衰弱、心肌乏力、过劳、嗜睡、肝炎等有良好疗效。

据近代医药研究证明:北五味子果实含挥发油约3%,油中成分为柠檬酸醛、α-依兰烯、α-恰米烯、β-恰米烯和恰米醛,另外,还含有糖类、苯甲酸、柠檬酸、酒石酸、精氨酸、VC等。种子含多种木脂素类成分,如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从伪γ-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丙素,五味子脂甲、五味子脂乙以及戈米辛DEFG等。

主要药理作用:五味子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调整血压,调节胃液分泌及促进胆汗分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骨髓,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种子乙醇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可延长睡眠时间并有兴奋脊髓作用,北五味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含的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酯甲、酯乙等成分,有抑制肝脏转氨酶的升高作用。

1、项目开发现状:

北五味子已系列开发成五仁醇、五味子素片、护肝片、五味子糖浆、五味子酊等中成药及五味子药酒、五味子饮料等保健品。近年来由于山区林业资源的开发以及人们缺乏对野生资源的保护措施,野生北五味子被大量抢收,在产区普遍存在着掠青现象,有的甚至杀株取果,野生北五味子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资源日趋枯竭,影响了北五味子产品的进一步开发。

北五味子既是难得的中药资源,又是别具风味的浆果资源,在酒类、饮料、果糖、果茶、果冻、果酱等饮食及保健产品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其早春的嫩芽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山野菜,还可加工成具有保健功能的北五味子茶;多年生的老藤蔓俗称血藤、山花椒,有活血、止痛、劫风、除湿的功能,民间将其藤条晾干,是一种很好的调料。北五味子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野生经济植物,开发利用价值高,据测算目前野生北五味子年产量为500-700T,但国内外中药市场、制药企业和酿酒、饮料加工业的年需求量为3000-3500T,所以在加强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展北五味子人工栽培,实现规模化生产是解决北五味子原料短缺的根本途径,因此,进行人工栽培北五味子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北五味子的生境及生物学特性

生态环境:北五味子多生于湿润、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杂木林,林缘、山间灌丛处或溪流两岸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和较湿润而无积水的林缘。

生物学特性:北五味子具有喜光、喜水、喜肥、适应性强的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处理后的种子春播当年出苗,一年生小苗的根系入土较浅,伸展幅度较窄,所以其地上部生长缓慢,当年只形成10片叶左右,植株高8-12cm

北五味子4月中旬开始萌动,5月上中旬开始放叶,放叶后随即现蕾开花,6月上旬为盛花期,花后枝繁叶茂,6月上旬结果。5月中旬开始进入高生长,9月底果实成熟,随着气温降低,叶片开始枯黄脱落,整个生育有期为120天左右。

北五味子实生苗4年开始开花结果,以后年年开花结实,其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花芽着生在1-2年生枝条上,常与叶芽着生于同一叶腋,也有混合芽。第二年开始结果,一个花芽开2-5朵小花,单花花期6-8天。

3、北五味子种子育苗技术

3.1北五味子种子处理:北五味子果实成熟后采收,挑选籽粒饱满,粒大、无病害的北五味子做为种子。首先将北五味子果实用水在室温条件下浸泡3-5天,搓去果肉洗出种子,漂去空瘪粒,捞出,然后与3倍湿沙混匀后,再在室外选择不积水、向阳的地方,挖一深、宽各50-60cm土坑,将种子放入透气的袋内置于坑内,上盖20cm厚的土,利用室外自然条件进行层积处理,第二年春季解冻后,在播种前半个月起出移入室内,进行催芽,待有20%左右种子膨大裂口露白即可播种。

3.2 选地作床:选土质疏松、肥沃、水源方便、地势平坦、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在秋季结冻前先进行翻耕、耙细,翻耕深度为25-30cm,结合秋翻地施入基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500kg。第二年春季4月中旬左右开始作床,作成宽1m,高15-20cm,长度根据圃地具体情况而定的苗床,作好的苗床要求床面平整的,无土块、杂物。

3.3 播种:以春播为宜,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具体作法为:在床面横向开沟,按行距12cm,沟深1cm,将种子均匀撒于沟中,覆土0.8cm,稍加镇压之后覆盖一薄层草或草帘等覆盖物,以保持土壤水分,播种量为25g/m2。撒播具体为:将处理好的种子按25g/m2播种量均匀撒在作好的苗床上,覆土0.8cm,稍加镇压之后覆盖一薄层草或草帘等覆盖物即可。

3.4、育苗期管理:

3.4.1遮荫:当出苗60-70%时去掉覆盖草,搭设20cm的荫棚,(若水分充足可不用遮荫)。

3.4.2浇水:幼苗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怕干旱,当床面表土发干时,及时浇水。

3.4.3间苗:幼苗发出2-3片真叶时,及时间苗,按株距6cm定苗,定苗后可将荫棚撤去(约7月下旬撤去)。

3.4.4病虫草害:北五味子苗期草比苗长的快,必须及时进行除草,整个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有草必除,做到床面无杂草。           出苗初期易发生猝倒病,进行防治方法为在苗木出土后每7天喷施一次代森锌800倍液,连续喷施三次,即可;苗木生长过程中易患白粉病和叶枯病,为防止白粉病的发生,需及时定期喷洒11100倍波尔多液进行予防,叶枯病防治措施;代森锌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连续3-4次。

4、北五味子人工栽培园的建立

4.1、园地选择:应选择在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通透性好、保水力强的沙壤土或腐殖质土壤,排水良好,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地块,栽培北五味子的园地土壤、浇灌水要求无污染,周围不应有污染严重的工厂,大气及浇灌水要符合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4.2、移栽:根据北五味子具有喜光性的特点,光照强度大小对产量影响较大,故平地栽植要取南北行向,这样植株能够较均匀地接受阳光照射,坡地根据地形而定,行向要与等高线平行。栽植密度为0.75×1.2m0.5×1.5m。移栽苗木要选用1-2年生的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春栽或秋栽。移栽前,挖好栽植穴,直径30cm、深35cm将与土混合的腐熟有机肥用作回填土,将苗放入穴内,把根展开后,并轻轻提苗填土,踏实后,浇足水,待水沉下覆干土,成活率达90%以上。

4.3、搭架:北五味子移栽定植后当年生长量不大,株高在40cm左右,主蔓在第二年生长迅速,应及时搭架供其攀附,架材可因地制宜。架式以单面架为好,下面以单面架为例介绍架式的搭建,首先用2.5m木桩作架柱,顺床每5-8m设一立柱,埋入地下50cm左右,然后用8#或10#铁线在距地1.5m处及2.0m处穿过立柱,用紧线器拉紧后,紧紧缠绕在两端立柱上,用2m长,直径1.5-2.0cm的架条,一端插入土中,另一端绑缚在铁线上,同时将枝条引至架上。

4.4、肥水管理:北五味子是以获取果实为主的药用植物,它对肥水的要求较高,为使其生长发育期能够获取足够的营养,肥水管理应及时跟上,这是保证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北五味子在一年的生长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养料,基肥在每年的10-11月施入,每株施有机肥3-5kg,施后浇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地进行三次追肥,第一次为5月下旬开花前,以速效氮肥为主,株施速成效氮肥(尿素)25-50g,第二次为6月末,株施氮钾磷复合肥50-100g,第三次为8月上旬,株施复合肥50-100g,追肥数量、次数,视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情况而定。浇水视旱情而定,北五味子生根能力弱,应勤浇水,在花期更应及时浇水,雨季注意防涝。

4.5、修枝整形:合理修剪能调节植株体内营养分配合理,控制养分不必要的消耗,并可对植株有更新复壮作用,使其达到高产稳产,延长结果年令。原则上剪除病虫枝、瘦弱枝、过密枝和老枝,以满足生长和结果需要;修剪时期:在北五味子芽苞未萌动之前,进行一次全方位修剪,7月中旬再复剪一次。修剪要点:(1)原则上剪除病虫枝、瘦弱枝、过密枝和老枝,以满足生长和结果需要;(2)控制基生枝的大量发生,每年5月下旬到7月中旬,大量基生枝从根基和地下茎处钻出地面,除选择粗壮的2-3个留下培育外,其余全部剪去。(3)剪去短果枝,因多年生短果枝开雄花多,结果能力差,要全部剪去,并剪去4年生以上结果枝。(4)中果枝由于生长旺盛,疏去过密的中长枝条以利通风并促进开花结果,修剪时应按间距10-20厘米修剪,对长势过旺的枝条特别是上部枝条,应适当剪尖使养分集中,同时注意培养后两年的结果枝。

5、病虫害的防治:北五味子在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病害为白粉病和叶枯病。防治方法如下:白粉病可用粉锈宁或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800倍液,每隔7天喷药一次,连续3-4次。叶枯病可用代森锌800倍液每隔7天喷药一次,连续3-4次,或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天喷药一次,连续3-4次。

6采收加工:北五味子的果实在9-10月呈鲜红色时可有采摘,从果穗基部剪下,在阳光下晾晒,晴天时夜晚可任其在露水中湿润,这样加工的北五味子油性大,质量好,采收后如遇阴雨天可于室内35℃条件下烘干,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挥发油损失降低品质,当干燥到手攥有弹性,松手能复原状时即为干好,去除果柄、杂质,包装即可。

7经济效益分析:北五味子苗4万株/亩×0.3/株=1.2万元/亩;北五味子干果200kg/亩×20/kg0.4万元/亩。北五味子定植后,第三年开始结果,第五年进入达产期,可持续采收15年以上。

8.3.2 北五味子野生群丛改造技术

在改造过程中,首先选择北五味子野生资源较好的地方,在与林业政策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根据当地野生资源分布情况采用了如下措施:首先选择天然北五味子自然资源生长好、面积较大,适用于规模化经营管理的地块,选定的北五味子天然经济林内高大树木较少,以疏生小乔木、灌木为主,通风、透光、土质肥沃、排水良好且有利于看管的地块。每年在北五味子芽苞未萌动之前,进行一次全方位修剪,7月中旬再复剪一次。剪掉过多的侧蔓和多余的基生枝,上部只疏去生长弱的枝条,剪短徒长枝。 

在北五味子野生群丛改造基地实施效果:北五味子野生分布很多,常成片分布,成丛生长。在分布区内北五味子枝蔓密集,交叉重叠,形成杂乱无章的树冠,光照及通风不良,造成结实率低下、大小年现象严重,有时在一片北五味子生长密集的地方产量极少甚至绝产。在进行改造时主要技术是调整林地的郁闭度,使其充分接受光照,并将杂乱无章的枝蔓理顺,人工搭设支架,改善野生北五味子生长的环境。对北五味子间密补稀,调整合理密度结构。在亚布力林业局鱼池经营所,北五味子野生群丛经过改造后第二年既可恢复结实,其产量如下表。 

13   群丛改造后产量测定表 

改造日期 

调查样地 

测产日期 

主蔓平均长度(cm) 

产量(kg) 

2009.3.15 

 样地一 

2010.9.10 

    210 

0.45 

2009.3.15 

 样地二 

2010.9.10 

    198 

0.51 

2009.3.15 

 样地三 

2010.9.10 

    217 

0.44 

  

对照 

2003.9.10 

    206 

0.28 

注:每样地随机选取30株进行生长调查,求其平均 

由表13可见,北五味子野生群丛经过透光、理顺枝蔓、修剪上架、间密补稀等改造措施,在改造第二年即可结果,产量提高60.7%。 


二、栽培技术(选地整地;播种或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刺五加自然生长在低山,丘陵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或林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地下根茎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长势更佳。 

选地整地 

1.1 选地  疏林地:选择阳坡,半阳坡,山坡中下腹,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郁闭度0.3以下,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裸露地:林间空地,退耕还林地及耕地。适宜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条件。 

1.2 整地 

疏林地清林:杂草灌木丛生郁闭度0.3以下的林地,采用宽带清理非目的灌木,割带4m以上,保留带3m以内,将割下的灌木堆积带两侧 。 

暗穴整地:疏林地造林,适用于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先铲除草皮,直径60cm,然后刨穴,直径50cm,深20cm,打碎土块,拣出杂物,将土回填入穴内。 

明穴整地:裸地和退耕地,适用于枯枝落叶少,土壤湿度中等的地类,操作上与暗穴整地相同,只是将穴内土壤堆于穴外一侧。 

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坡度较大,干旱瘠薄的地块,穴的长边60cm,平行等高线,穴宽40cm,劈土深2025cm,外高内低,稍向内倾,呈倒簸萁行。 

整地时间:穴状、鱼鳞坑整地均于前一年秋进行。 

整地要求:按不同经济植物要求株行距挖穴,穴深度2530cm,在穴底部施入农家肥1kg左右并与用土壤混拌均匀,施入腐熟好得有机肥900kg/亩。 

2定植 

(1)栽植时期:刺五加可采取秋栽或春季栽植,秋栽在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栽当地表以下30cm土层后顶浆栽植。 

(2)栽植密度 

根据刺五加用途不同栽植密度有所不同。以生产嫩茎叶为目的的山野菜、叶茶用的刺五加,栽植时应适当密植,株行距为0.5m×1.2m;以生产果或药用为目的时株行距适当加大,株行距为0.75m-1.0m×1.2m;也可营造双向经济林,株距第一行1m,第二行0.5m,依次循环栽植,采取隔行短截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空间,实行立体经营。 

刺五加栽植方法:栽植所用苗木可采用一年生或二年生实生苗。株行距为1×2m,栽植时要求不要窝根,栽植深度要求埋土深度超过根迹痕1cm左右,轻轻向上提苗,然后踏实,最后在上面覆一层12cm的暄土。由于东北地区春季干燥少雨,栽后浇水一次。 

(3)栽植方法 

    栽植所用苗木可采用一年生或二年生实生苗。栽植前需对苗木定干,在主干上剪留2-4个饱满芽,剪除病腐根系及回缩过长根系,保留根系长度15cm-20cm,然后将苗木浸泡在浓度1000mg/kg左右生根粉溶液中2-3h。因为苗木经过冬季贮藏或从外地运输,常出现含水量不足情况,有利于苗木的萌发和生根。 

栽植时严格按照三埋二踩一提苗操作执行,要求不要窝根,栽植深度要求埋土深度超过根迹痕1cm左右,轻轻向上提苗,然后踏实,最后在上面覆一层12cm的暄土。由于东北地区春季干燥少雨,栽后浇一次透水。 

田间管理 

刺五加生长自然条件下虽较耐荫,但在这种条件下生长量较小,在光照充分的地块植株生长量明显加大,为保证刺五加幼苗的快速生长,必须对幼林进行适时抚育管理。 

1)除草割灌 

定值当年刺五加萌芽后存在一个相对缓慢的生长期,主要原因是由于根系尚未生长出足够多的吸收根,植株主要靠消耗自身积累的养分,因此新鞘生长缓慢。为保证苗木生长旺盛,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裸地造林全年抚育除草5次以上,第1次除草在造林后10~15d进行,以后及时进行割灌机或镰刀除草割灌抚育,切忌草苗混生,给幼苗以充足的光照,促其健壮生长;裸地造林严禁间种,禁止趟地,以免伤害植株根茎。疏林地造林全年抚育除草3次以上,造林后15d左右进行第1次扩穴抚育,用镐头将原穴面扩大到60cm×60cm以上,为根蘖苗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林地单位面积上刺五加的苗木株数,在扩穴抚育的同时,将造林时覆土过深或过浅的苗木调整到适宜的覆土厚度,以提高造林成活率。疏林地栽植23年后,视林分状况和立地条件,要采取透光抚育,主要清除压抑生长的非目的树种和影响幼树生长的灌木。抚育强度结合木材生产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时间在每年111月,34年一次。 

2)水肥管理 

    刺五加喜水怕旱,栽植后,应根据土壤的含水状况适时补充水份。造林地内严禁长期积水,雨季前及时清理排水沟,如有积水现象,要随即排出。 

    施肥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做到合理施肥,测土施肥,根据肥料的性质和特点施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刺五加裸地造林栽植行的两侧隔年施基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肥量不少于2000kg,疏林地刺五加造林地施肥量可相应减半,基肥常年源源不断地供给刺五加各种营养,并且改善土壤结构。当刺五加的幼芽长出后,应追肥1次。用腐熟的农家肥按穴施用,施肥后应浇水。前3年靠近栽植行沟施肥,第4年以后可在行中间开深30cm沟,施肥后覆土,减少根系损伤,恢复快,省时省工。    

    刺五加经济林达到丰产期后,需要追肥。从萌芽到开花前是需要营养的临界期,也是增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追肥常以速效性氮肥为主,同时也要施入一定量的磷肥。第2次追肥时期为植株生长中期,时期为7月上旬,应以磷、钾肥为主,此时根系出现第1次生长高峰,长出大量新侧根。新梢叶片叶面积迅速增大,有利于枝条和果实的成熟,产量高、品质佳,还可提高抗旱、抗寒、抗病能力,不但对当年的产量有利,而且下一年的产量也将会得到保证。施肥量:硝酸铵 2050g/株,过磷酸钙150200g/株,硫酸钾1015g/株。随着树体的扩大,肥料用量逐年增加。 

    3)病害防治 

疏林地栽植的刺五加,病虫害少有发生。合理的初植密度是主要丰产措施之一。裸地栽植时中后期因根蘖苗发生后株丛较密,通风不良,易发生黑斑病、立枯病等,影响植株生长,此时应注意观察及时防治。 

对刺五加的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尽量少施或不施农药,按刺五加规范栽培(GAP)基本要求,应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证中药安全、有效及保护生态环境,不准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防治措施:一是及时清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创造良好的透光通风条件,二是轻度发生时摘除病叶,三是药剂喷雾防治。 

黑斑病危害刺五加叶、茎、花梗和种子。叶片上病斑初为黄褐色,后为黑褐色,病斑处干燥易破裂。可用扑海因50%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 

立枯病危害刺五加根及地下根茎,地表根颜色由灰综色变为黑褐色,致使脱皮烂根现象,造成植株死亡。用40%的立枯灵1000倍液或50% 多菌灵 500 倍液,75% 敌克松 800 倍液,喷洒幼苗根部或灌根,每 15天喷 1 次,连续3-4次; 

虫害: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采用 40% 乐果 1000 倍液,20% 敌虫菊酯,80% 可湿性敌百虫粉剂800-1000 倍液喷灌。蚜虫和肖木虱虫苗期蚜虫较重,可用乐果 1000 倍液喷雾;肖木虱虫可用 20%强龙 400 倍液喷雾。 

4)整形修剪 

    栽植当年的修剪   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择34个生长健壮、位置适中的萌条作为主干培养,其余的萌条全部摘除。  

    2年生植株的修剪  及时摘除无用萌芽。为使树干的伸展方向 

及角度合理,给培育开心型树冠打好基础,需要拉枝处理,时间 

8月上旬枝条半木质化时进行。树干与地面的角度在70度左右较 

好,并向四周均匀分散伸展。绑绳与树干之间要有柔软的衬垫物,以 

防损伤树皮。 

    3年生植株的修剪  栽植后第三年,在前一年秋季落叶后或早春树液流动之前进行适当修剪。根据枝条长势、疏密度及所处位置分别采取短截、疏枝等修剪,剪除病虫枯死的枝条,并清除林外。 

?短截:将一生生枝条剪去一部分,称为短截。短截枝条的剪口下必须留有叶芽。短截的作用是加强抽生新梢的生长能力,降低发枝部位,增强分枝能力。根据短截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短截三种方式。轻度短截是剪去一年生枝条全长的1/3以下,下年萌发的新梢长势弱,但抽生的新梢数量多,多用于培养中、短果枝用,或用于控制新梢的生长。中度短截是剪去一年生枝条全长的1/2,剪口下均为饱满芽,下年萌发的新梢长势强,抽生强壮新梢数量多,大多用于主、侧枝延长枝的修剪。重度短截是剪去一年生枝条全长的2/33/4,剪口下叶芽的饱满程度较差,但因修剪量大,下年萌发的新梢长势较强,抽生新梢数量较少,多用于对强壮枝控制修剪。无论哪种短截方式,都要求剪口平滑,且呈马蹄形,距叶芽顶端1cm处。 

?疏枝:把无用的枝条从基部完全疏掉,也称为疏剪。疏枝的作用是降低树冠内的枝条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树体内贮藏的营养相对集中,有利于新梢的生长;对伤口以下部分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主要疏除细弱枝、病虫枝、徒长枝、重叠枝和密集遮光的无用枝。疏除下位枝,保留上位枝条,控制总体树形,保持树体旺盛长势。疏枝时将枝条从基部剪掉,紧贴树干,剪口平滑,并与树干平行。疏枝是修剪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疏枝好坏直接影响树体形状和长势。因此,必须做到取舍得当,疏密适度,均衡树势,才能达到修剪目的。通过短截和疏枝后,把最低分枝点高度控制在70cm左右。在新萌发的侧枝中,选留生长方向与主干方向相同的侧枝继续培养主干,加大树体。并可根据侧枝的数量和疏密程度适当短截,促使萌发更多新枝。 

4年生树体的修剪  4年生刺五加已经达到盛果期,高度可达1.5米左右,应重点剪除枯死枝、徒长枝、细弱枝、重叠枝和平行枝,保持树冠内部通风透光良好,枝条密度适中、分布均匀,使每个枝条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短截时,一定要注意剪口芽的方向,考虑新萌发枝条的生长方向和生长空间。疏枝时不得留桩,剪口紧贴枝干基部。由于刺五加花芽只在当年枝条上形成,因此不能在生长期修剪,以免影响开花结实。通过本次修剪,刺五加的整体树形和枝条密度基本达到最佳状态,能够达到丰产目的。 

栾景贵(2013)通过刺五加修剪试验,在树高、冠幅、平均单果重及单株结实量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树高增加27%,冠幅提高23%,平均单果重提高25%,平均单株结实量提高68%,平均每亩产增产996kg。 

试验区与对照区刺五加生长情况调查表(引自栾景贵,2013) 

  

平均树高 

() 

  

平均冠幅 

() 

  

平均单株枝条总数(一年生)() 

  

平均单株结果枝条数量() 

  

平均单果重量(鲜品)(公斤) 

  

平均单株结实量 (鲜品)(公斤) 

  

平均亩产 

(鲜品)(公斤) 

  

试验区 

1.9 

  

1.6 

  

39 

  

35 

  

0.15 

  

5.25 

  

2331 

对照区 

 1.5 

1.3 

32 

26 

 0.12 

3.12 

 1385 

  

刺五加抚育促进更新技术 

3.2刺五加抚育方法 

刺五加抚育可以在刺五加种群遭到破坏获没有遭到破坏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增加野生资源的数量,给人们提供可采集利用的刺五加资源,具有直接的经济目的。对刺五加进行抚育时,增加了刺五加的种群数量,改不了生物群落中各物种的数量组成特征,有时要对有影响的种类进行清除处理,但不应改变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 

1)封禁 

封禁是指以封闭抚育区域、禁止采挖为基本手段,促进刺五加种群的扩繁。即把野生刺五加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域通过各种措施封禁起来,增加种群密度。封禁的措施有划定区域、标示公示牌、人工看护、围封等方式。 

2)人工管理 

人工管理是指在封禁基础上,对野生刺五加种群及其所在的生物群落或生长环境施加人为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其种群生长和繁殖。刺五加人工管理措施主要为间伐混交林。 

韩忠明等(2011)以郁闭度分别为40%60%70%的蒙古栎林、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3种生境下野生刺五加种群为材料研究表明,(1)不同生境下刺五加种群个体株高、基径和生物量均表现为蒙古栎林>针阔混交林>次生杂木林;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刺五加种群叶构件生物量比率呈现增加的趋势,而茎构件和根茎构件生物量比率则呈现下降的趋势。(2)刺五加种群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生境郁闭度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叶绿素a/b却呈下降趋势。(3)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刺五加种群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等光合参数均显著降低,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显著提高。(4)蒙古栎林下刺五加种群具有相对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带动种群各构件旺盛生长,使其个体株高、基径、各功能构件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种群;光能不足是限制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种群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在抚育刺五加人工林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郁闭度对刺五加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其他植物对刺五加种群生态位的竞争,并以在郁闭度40%的蒙古栎林下抚育为佳。 

刺五加的新生株(无性系)的多少与其立地条件有直接关系,这与受光量呈正相关;间伐后郁闭度为0.4样地,新生株数量多,为130株;间伐后郁闭度为0.6样地,新生株数次之,为117株;对照样地郁闭度为0.8,新生株数最少,为39株。 

刺五加不同栽培环境平均光照强度依次为:农田区>林缘区>野生抚育区>野生自然区,新梢长度、粗度的增长与光照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抚育、林缘和农田区与野生区相比,新梢粗度分别增加12.5%25%37.5%,新梢生长量分别增加25%50%91.7%,根蘖平均萌发率:林缘20%、农田40%,抚育和野生区根蘖萌发率0;对野生刺五加进行人工管护时应尽量改善光照条件,清除周围小灌木及遮光植物,为其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最低光照应在自然光的50%以上。 

林窗生境是刺五加生长发育的最佳生境,此生境平均光照强度为228.3 umol/m2·S左右,在林内生境中光照强度较低,平均光照强度为25.0 umol/m2·S左右,而林缘生境的光照强度较高,平均为456.4umol/m2·S左右,此光照强度对刺五加的形态建成有明显抑制作用。林窗生境生物量主要分配给地上部分,林缘生境生物量主要分配给有性生殖,林下生境生物量主要分配给地下部分。孟祥才对不同生境野生刺五加研究也证明透光度较低的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的种群结构处于衰退状态,有性生殖能力很弱,林缘条件较林窗和林内生长好。说明不同生境下刺五加种群分株生物量的差异蕴涵着重要的生长调节和物质分配策略。 

因此,调整郁闭度,割灌抚育,选择刺五加自然分布的林地,将上层林冠郁闭度调整到0.3-0.5左右,割除下层灌木,保留刺五加植株,并将刺五加植株周围的草皮刨去,促进其根蘖的萌发,在2-3年内单位面积株数可增加近3倍。 

3)人工补种 

人工补种指在封禁基础上,根据野生刺五加的繁育方式和繁殖方法,在刺五加原生地人工栽植种苗,播种,或带根移栽等方法人为增加种群数量。选择刺五加自然分布的林地,在人工抚育的同时,对生长密集的地块进行就地移栽,或用播种苗补栽,或埋条育苗移栽,同时,加强除草、割灌等田间管理,促进其健壮生长。 

4)仿野生栽培 

仿野生栽培是指在基本没有野生刺五加分布的原生态环境或类似的天然环境中,完全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培育和繁殖刺五加种群。仿野生栽培时,刺五加在近乎野生的环境中生长,不同于刺五加的间作或套种。 

5)营造刺五加双向经济林技术 

营造刺五加双向经济林,旨在以生产果、嫩茎叶为目的的定向培育。确定最佳初植密度,采取隔行短截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空间,实行立体经营。 

造林地选设:选择肥沃湿润的壤土,农田地田、退耕地。施肥整地:亩施2000kg-3000kg腐熟的农家肥,翻耙平整。初植密度:选择1-2年实生苗,春、秋两季均可明穴栽植,栽植时比原根迹深3cm左右,随后浇透水一次。采果采菜茎叶隔行种植,行距1.2m,株距第一行1m,第二行0.5m,依次循环栽植,穴栽双株,亩用苗量1664株。株距1m的行留作采集果实,0.5m的行以采集嫩茎菜用。 

抚育管理:每年除草抚育3-4次,以人工除草为主,翌年春3月将0.5m株距行内的苗木从地表处短截促进基生枝萌方法幼茎高25cm左右未形成半木质化时从地面割下,第二茬可照此采割,之后任其生长。第三年后每年追施农家肥一次,可一侧沟施,第二发,翌春再次短截,栽植后第三年春季开始采集嫩茎作菜用,采收年另一侧施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