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务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森工产业规划(终稿)
2017-09-03        

 

前 言

 

森工林区分布于我省小兴安岭、长白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山脉,施业区总面积1009.8万公顷,所辖40个林业局跨全省10个地市、37个县(市),是重点国有林区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森工转型发展对推进生态文明、生态强省、“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及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意义重大。目前,林区建设正处在恢复发展期、战略机遇期和改革攻坚期,今后35年是林区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若干意见》精神,应对全面停伐给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深入实施“四八四三”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动林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林区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建成林区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全省森工转型发展研讨会暨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工作目标分解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全面做好规划顶层设计,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总局党委、总局关于推进森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指导林区“产业转型三年攻坚战”的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15-2020年,重点为“产业转型三年攻坚战”20152017年。

 

一、机遇与挑战

(一)林区产业建设现状及转型升级基础

森工重点国有林区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开发建设以来,累计生产木材5.2亿立方米、上缴利税120亿元,为新中国资本原始积累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林区生产布局主要是围绕森林资源建立的木材采运格局,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核心的森林工业体系,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木材产量逐年调减,20144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木材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培育和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接续替代产业已上升为林业生产的最紧迫任务,需要森工上下凝心聚力抓发展,全力以赴促转型,以转型促培育、保生态,以转型促调整、增效益,以转型促和谐、惠民生,以转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转型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林区产业建设历经了65年发展历程,遵循林业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国家对林业的新定位新要求,总局党委、总局准确把握林区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审时度势谋划转型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举措。第一阶段:上世纪建国初至60年代初期,林区生产经营以木材采运为主,木材生产一业独大,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超负荷贡献;第二阶段: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提出以营林生产为主,林产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以木材生产、营林生产和林产工业“三足鼎立”的产业模式;第三阶段: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期,林区出现“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进入治危兴林阶段,提出“四向、四靠、四文明、四脚落地、林必兴”新思路,多种经营产业取得较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初见端倪;第四阶段:1998年至2014年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直至全部停伐,实施天保一期、二期工程,森林资源进入休养生息阶段,实施了“四八四三”发展战略、打造“七大定位”目标、建设现代大森工新森工、产业转型三年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加快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和境外资源开发转变,推动了林区产业由“独木支撑”、“三足鼎立”、“四脚落地”、五大产业到八大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传统林业经济转向现代林区经济,探索出一条林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产业转型升级为林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总产值由天保工程前1997年的89.9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495.2亿元,增加值由38.6亿元提高到211.7亿元,年均递增11.2%。基地建设收效明显。重点打造了食用菌、坚果、浆果、特色养殖、北药、苗木花卉等“十大基地”,专业户达10万户,从业人员47万人。种植业播种面积580万亩、黑木耳栽培量17.5亿袋、养殖大牲畜136万头、养蜂18.6万箱、人工药材栽培面积17万亩。绥阳黑木耳生产加工、柴河山特产品加工、迎春和桦南粮食仓储加工物流中心、鹤立和双鸭山大型绿化苗木繁育基地及亚布力、雪乡、凤凰山、小九寨生态旅游等替代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集团化发展步伐加快,绿色食品集团构建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营销网络,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森林旅游接待游客突破900万人次,亚布力旅游核心区建设成效显著;森工金融公司总资本金达到6.75亿元,收入和利润实现“双翻番”。

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1997年的2171:8调整到2013年的37:37:26;非林非木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85%;非国有经济产值比重达到7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原有“独木支撑”的经济格局不再持续,多元化的林区经济正在形成,替代产业的战略地位实现转移,森林食品业、森林旅游业、种植养殖业、北药业已成为产业转型的新引擎。

4、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挖掘林区土地、绿色食品、旅游、北药、矿产等优势资源,引入发展要素储备生成,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着重抓好省和总局重点推进的170个产业项目(其中省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181.6亿元,在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取得显著成效,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年来全系统累计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7个,建成投产106个,到位资金116.3亿元,山东金锣、广药集团、大连良运、河北华日家具等一批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森工林区。

5、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林区共有988户中小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占林业局所属中小企业的97%。对城市院墙企业改革实行分类指导,一厂一策,按做大做强型、分块搞活型、彻底放开型、破产退出型等四种类型稳步推进。创造并实施了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9.6万户职工家庭参加管护经营,落实管护经营面积927万公顷。按照森工内部政企分开的原则,选择柴河、清河、方正、五营等林业局作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将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从林业局剥离出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黑森经营公司,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经过这些年的调整和转型的探索,森工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具备了量的积累,为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潜力

1、森工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生态化优势,资源开发和深加工潜力巨大。森工拥有10万平方公里的施业区,富集丰厚的生态资源、林木资源、土地资源、森林食品资源、景观资源、北药资源和矿产资源,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雄厚物质基础。广袤的森林下蕴藏着丰富的山野菜、野生中药材、山野果、食用菌等寒温带的植物2200多种;野生动物408;我省森林旅游资源60%都分布在森工林区,有亚布力滑雪场、中国雪乡、凤凰山、汤旺河石林等40多处森林生态重点旅游精品景区,24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亚布力滑雪场和中国雪乡已经成为我省冰雪旅游三大品牌的主要组成部分;林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128种,黄金、石墨、铁、铅、锌、铜、钼、大理石等各类矿产资源丰富;海拔1000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切入风速每秒7以上的清洁风能可开发500万千瓦风力发电;区域内有5个库容超过3亿立方米的水库,大小河流、湖泊100多条,水利水电开发的条件优越。

2、林业生态产品市场需求强劲。林区原生态、纯天然、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林下生态产品能符合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森林食品、旅游产品及高端木制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森林食品已成为国内外饮食文化的一种新时尚,国际市场的需求量每年以15-20%速度递增。据专家预测,森林食品人均消费量每5年将翻一番,林区有森林庇护下的黑土地600万亩,生产的绿色、有机和非转基因森林食品成为人们追捧的放心食品,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3、产业链条有进一步提升优化的空间。目前,林区发展正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产业结构趋同,产品品种雷同,缺乏规模化龙头企业(集团)和核心企业(集团);加工企业小而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产品普遍处于产业链条较低端;旅游餐饮、住宿、商品等项目还没有深度开发;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生产技术,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森林食品业、森林旅游业、种植养殖业、北药业、苗木花卉业、仓储物流业、林产工业等产业链条有进一步提升优化的空间。

4、跨境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优势。森工林区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地带,对俄开放优势明显。省林业科学院、设计研究院、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与东北林业大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高校,形成了林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相配套的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停伐后,充分利用森林调查、采伐、加工等方面的科技、人才、设备、管理优势,加强与俄罗斯、加勒比海地区、东南亚等国家森林采伐和加工合作,跨境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5、林区碳汇资源潜力巨大。据国家林业局林业碳计量汇监数据,黑龙江森工碳汇总储量3.38亿吨。通过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等经营措施,积极培育可交易的碳汇资源,加快林区碳汇交易步伐,将碳汇林业建设成为林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和新财源,培育碳汇金融,加大碳汇交易项目开发,做出规模和效益,培育林区经济转型新增长点。

    6、自强不息的森工干部职工队伍和森工精神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森工林区经过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造就了一批勇于开拓、敢于担当、善打硬仗、不畏艰难的职工干部队伍,同时创造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森工精神”,这是林区产业转型发展壮大的动力和源泉。

(三)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和挑战

1、战略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林区是巨大的绿色资源能源宝库,具有可循环可再生的独特优势,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森林食品、生态旅游、种植养殖业、采集业、北药业等绿色替代产业,确保更多的人享受到绿色生态产品,吸引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区产业转型发展。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停伐后国有林区转型发展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要求国有林区加快转型发展,有效解决停伐后面临的困难问题,破解深层次矛盾,推动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若干意见》,在财税、投资、土地、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扶持。启动“2+1”(亚布力、沾河、方正)管理委员会试点,赋予建制县财税职能,充分激发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提振产业转型发展的信心。

——《五大规划》和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充分利用《五大规划》的政策机遇,发挥林区资源生态的原发优势、沿边开放的地域比较优势,以及科技创新驱动的后发优势,推进接续替代产业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恢复林区自身造血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森工是对俄森林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借助构建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休养生息”的战略转移,加快产业向跨境资源开发转型。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倒逼产业转型发展。停伐是重点国有林区由木材生产向生态保护的历史性转折,标志着林区的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是林区补偿生态赤字和彻底摆脱危困的又一次新的重大机遇。面对停伐,国有林区已无路可退,倒逼深化改革,健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卸掉历史包袱,注入发展活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彻底改变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产业体系,向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和境外资源开发转型。

——《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指导森工产业转型发展。国家出台《指导意见》为深化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指明了发展方向。将企业的经营职能回归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确立黑森企业集团市场经营主体地位,将集团打造成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集团化发展为林区尽快摆脱“原”字号产品依赖,提高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开拓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2、严峻挑战

虽然林区出现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发展路径日渐清晰、改革不断深入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着制约和影响林区持续发展的问题,改善民生欠账还比较突出,发展活力仍显不足,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依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思想认识问题亟待解决。

——经济实力不强。2013年森工产业总产值495亿元,增加值212亿元,占全省GDP14383亿元)的1.5%,缺乏规模化的大型产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较低、拉动力不强等依然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面临着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经营机制转换滞后。改革步伐不快,分离企业经营职能进展缓慢,十几家城市院墙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业集团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信息化经营还刚刚起步,森工的发展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面临着做大做强黑森企业集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已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企业尚未成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重点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力及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林区专业技术人才断档,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面临着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资金保障能力较弱。全面停伐使林业局失去了主财源,项目建设无自有资金,无政府投资渠道,社会投资渠道少;目前,加工企业尚有63亿元历史债务,资信等级低,融资能力差,面临着借助资本市场、创新投融资机制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就业增收形势严峻。全面停伐后,森工产生富余职工14.6万人,已安置富余人员9.3万人,但仍有5.3万人亟待转岗分流,同时,全面深化改革也将带来富余人员转岗就业的压力;2013年森工人均纯收入11252元,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7元的57.4%,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1561元,占全省42744元的50.4%,差距很大,面临着提高职工就业增收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综合判断,森工既面临全国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共性问题,也面临自身的特殊困难,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森工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产业转型三年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新常态下林区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转型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自觉的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谋划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举措,全力开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四八四三”发展战略,以林区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集团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路径,以向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和境外资源开发转变为方向,以资本化运营为载体,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林产品市场占有率,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经营机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力打造“七大定位目标”,建设千亿元产业航母,促进林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产业实力更加雄厚、城镇特色更加突出、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林区社会更加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林区,实现全面建成林区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发展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全面停伐,严守生态红线,加强森林管护经营,提升森林质量,确保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生态产品持续供给、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态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的原则。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科学谋划产业转型方向和布局,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加快优势产业区域性集中,突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经济产业集群。

——坚持整合重组,规模经营的原则。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运用行政和经济两种手段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组建黑森企业集团,促进集团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经营,提升集团发展的质量和规模效益,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和规模效益型转变。

——坚持自主创新,科技驱动发展的原则。加快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培育壮大林区现代产业,推动转型升级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拓展跨境资源开发市场,建设跨境采伐基地和产业园区,积极发展“两头在外”精深加工基地和对外贸易,打造跨境产业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三)战略定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建小兴安岭、长白山国土生态安全战略体系。保护、建设和提升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浩瀚的大森林维系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及气候安全,成为国家“两屏三带”东北森林带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国家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强化森林资源培育基础产业地位,定向培育,建立以红松、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等珍贵优质高效木材生产基地,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提升森林资源储备总量,有效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

——国家重要的森林食品基地。打造以原生态、纯天然、绿色、有机为特点的“黑森”知名品牌,在全国叫响黑木耳、蓝莓、红松籽、黑蜂蜜、山野菜等特色生态产品。做大做强集森林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黑森绿色食品企业集团,实现森林食品系列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

——中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重点旅游集合区和景区景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亚布力、中国雪乡及凤凰山、汤旺河国家公园等北方特色景观得到彰显,形成国际滑雪旅游、冰雪文化旅游和中国养生度假避暑三大旅游品牌,打造最具北国风光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

——国家级北药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刺五加、北五味子、人参、平贝、黄芪、龙胆、穿地龙等北方地道药材的栽培、采集、引种、加工和销售,推动北药产业基地化、标准化、模式化发展,培育具有龙江特色的北药知名品牌,将森工林区打造成国家级北药生产加工基地。

——国家重要的林产工业基地。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整合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面向国内外市场,创新经营模式,推进人造板、地板、家具等产业集团化发展,发挥境内外园区的拉动作用,产业集群化发展显著增强,引领中国林产工业壮大和崛起。

——国家林业碳汇交易基地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碳的主要储存库,我省森工“森林碳汇”资源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意义重大。加快产业基地、项目开发、计量监测、审定核证一体化的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体系建设,争取设立国家碳权交易试点,加强交易平台建设,逐步建设成为我国碳汇交易基地。

——国家对俄林业合作的主力军。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紧紧抓住“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的历史机遇,将森工林区打造成我省对俄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桥头堡,成为支撑全省对外开放的新兴区。

(四)发展目标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创新性、集聚性、市场适应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的林区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空间布局、经营机制等方面实现战略性转型,森林食品、种植养殖业、森林生态旅游、北药、仓储物流和境外资源开发成为生态主导产业,黑森产业集团的整合性、牵动性作用明显增强,形成产业集团化发展新格局,推动规模效益迈上新台阶。重点(近期)目标为“产业转型三年攻坚战”2015-2017年,远景目标展望到“十三五”期末的2020年。

——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公顷蓄积到2017年分别达到869.1万公顷、8.87亿立方米、85.6%102立方米;到2020年分别达到878.1万公顷、9.7亿立方米、86.2%112立方米。到2025年森林蓄积达到11.2亿立方米,到2030年森林蓄积达到12.6亿立方米,推进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形成林区可持续利用的森林资源支撑体系。

——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2017年产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在10%以上。非木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90%,非国有经济产值比重达到76%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转变,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和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森工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成果数量年递增10%、成果转化率达到65%。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密切融合,将质量和效益的增长,由粗放型增长转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的增长上来。

——林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17年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36:36:28,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形成全产业链,聚集释放产业内部潜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

——质量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建立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新产品研发能力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打造以“黑森”为核心的品牌体系。强化双象、威虎山、迎春黑蜂、林都、忠芝、东北王等知名品牌,小兴安岭大森林、林都北药集体商标建设。“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到2017年“三品”力争达到240个以上(三江80个、伊春160个),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10个以上(伊春)。

——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并运营园林绿化、建设开发、海外开发、黑森木业、森林经营等集团子公司,2017年黑森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推动绿色食品集团、森林旅游集团、黑森资本运营公司上市。

——民生持续改善。2017年林区龙头产业和林下经济吸纳就业占新增就业95%以上,在岗职工工资要达到32000元,林区人均收入要达到16000元。实现新增境外就7000人。

(五)总体布局

发挥资源、产业、科技、区域等比较优势,优化配置生产力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突出不同区域的建设任务和产业转型主攻方向,以龙头企业、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构建向三个方向转型、建设八大生态主导产业、打造十大产业园区、建设十大产业集团和十大产业集群的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布局模式,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区和基地集中,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承载区,引领、辐射和带动林区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拉动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推进向三个方向转型

以木材生产为主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和境外资源开发转型。

2、建设八大生态主导产业

森林食品产业、种植养殖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北药业、营林苗木业、仓储物流业、境外资源开发业和林产工业。

3、打造十大产业园区

----清河林业局产业园区。发展木材加工、森林食品、北药产业。

----沾河林业局产业园区发展森林食品、森林生态旅游业、物流产业。

----海林林业局产业园区发展森林食品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

----柴河林业局产业园区发展木材加工、森林食品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

----迎春林业局产业园区。发展黑蜂蜜、杂粮产业。

----桦南林业局产业园区发展粮食、煤炭产业。

----绥棱林业局产业园区发展木材加工、绿色食品、物流产业。

----鹤北林业局产业园区发展木材加工、粮食仓储加工。

----绥阳林业局产业园区。发展木材加工、森林食品产业。

----翠峦林业局伊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发展蓝莓、木耳、北药、酒、新能源装备、汽车配件等产业。

4、建设十大产业集团

----黑森绿色食品集团。开拓全国森林食品市场,提高“黑森”品牌食品市场占有率,形成粮油类、食用菌类、山野菜类、坚果类、浆果类、保健酒类、保健品类、饮品类、特色养殖类、水产类等十大系列森林食品。

----黑森森林旅游集团。以亚布力旅游景区、雪乡旅游景区、凤凰山旅游景区、柴河旅游景区、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企业作为全资子公司,构建起旅游酒店餐饮服务、旅游交通运输、旅游景区服务、旅游商品销售、旅游信息咨询与文化传媒、旅游地产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企业,并择机筹划上市。

----黑森园林绿化集团建设鹤立、双鸭山、海林、乌马河、兴隆等林业局苗木花卉基地,从苗木培育、销售,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承揽、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后期的定期管护一体化经营。

----黑森森林经营集团。主要从事更新造林、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采伐剩余物收集和利用。

----黑森木业集团。依托森工工业原料林基地和开发利用境外木材资源,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进行木材精深加工和木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壮大木业公司。

----黑森矿产开发集团。打造沾河硅钼矿、柴河铁矿、双鸭山铁矿、八面通石墨、方正石英等矿业支柱产业,带动钾矿、金矿、花岗岩、白灰、大理石、石灰岩、珍珠岩、碳酸钙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黑森仓储物流集团。发展粮食仓储、山特产品仓储、畜禽产品仓储和物流业。

----黑森资本运营集团。通过开展负债、资产、中介服务、外汇等四大类业务,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支持。

----黑森海外开发集团。先行开展在俄罗斯、圭亚那的森林资源采伐、加工的合作,继而向东南亚及非洲发展。

----黑森建设开发集团开展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等业务。

5、构建十大产业集群

----食用菌产业集群。构建以绥阳、东京城、苇河、亚布力、方正、新青等林业局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集群。

----坚果浆果产业集群构建以清河、五营、友好、带岭、柴河、林口、海林、亚布力、鹤北等林业局为主的坚果浆果产业集群。

----种植产业集群。构建以迎春、桦南、东方红、东京城、八面通、穆棱、通北、桃山、铁力等林业局为主的种植产业集群。

----养殖产业集群。构建以穆棱、东京城、迎春、鹤立、兴隆、方正、美溪等林业局为主的养殖产业集群。

----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以24个国家森林公园、17处省级森林公园、3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10处滑雪狩猎基地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集群。

----北药产业集群。构建以山河屯、清河、穆棱、海林、东方红、红星等林业局为主的北药产业集群。

----苗木花卉产业集群。构建以鹤立、双鸭山、海林、兴隆、友好等林业局为主的苗木花卉产业集群。

----仓储物流产业集群。构建以桦南、迎春、双鸭山、沾河等林业局为主的仓储物流产业集群。

----进口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构建以海林、绥阳、柴河、鹤北、友好等林业局为主的进口木材加工产业集群。

----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构建以阿城中国龙江森工木业园、绥棱、苇河、通北、大海林、穆棱、双丰等林业局为主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

三、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八大接续替代产业,全面提升森林食品、种植养殖、森林生态旅游和北药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营林苗木、仓储物流新兴产业;大力拓展境外开发产业;优化提升林产工业,通过创新机制、技术引领、建设基地、培育龙头等手段,推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将林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打造林区产业转型升级版。

(一)做大做强森林食品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生态和林下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食用菌、浆果、坚果、山野菜、蜂蜜、矿泉水、农产品、畜产品等八个优势产业,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程化监管、品牌拉动、现代物流、网络交易等新型产业模式,将森林食品产业打造成为集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大型黑森绿色食品集团,将森工林区建设成为全国人民安全、健康的“大厨房”。

1、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发展食用菌、山野菜、蓝莓、松籽、榛子、树莓等栽培。全面推广食用菌工厂化制菌、棚室吊袋栽培等先进生产方式,推进黑木耳专业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扩大元蘑、猴头、香菇等栽培规模,建设黑木耳科技示范园区,引领本地区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建立蓝莓、树莓等浆果栽培基地4处,榛子、松子等坚果栽培基地5处。

 

 

 

 

专栏1  森林食品基地布局

品种

区域

林业局

规模

1、食用菌

三江

绥阳、东京城、穆棱、兴隆、苇河、亚布力、方正、鹤立、东方红、清河

26710万袋

伊春

乌马河、金山屯、新青

10300万袋

2、坚果(红松子、榛子等)

三江

柴河、林口、兴隆、迎春、东方红

87.6万亩

伊春

乌伊岭、友好、五营

180万亩

3、山野菜

三江

林口、柴河、兴隆、沾河、迎春、东方红

370万亩

伊春

友好、翠峦

0.49万亩

4、浆果(蓝莓、草莓、山葡萄等)

三江

林口、海林、沾河、清河

20.4万亩

伊春

友好

5.9万亩

5、蜂蜜

松花江、合江

迎春、东方红、绥棱

11万箱

6、矿泉水

牡丹江、合江

大海林、八面通、双鸭山

0.8万吨

 

2、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补足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缺项,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完整度。新建加工企业布局主要考虑区域分布、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交通便利及辐射带动能力;改扩建加工企业布局主要考虑以往具备的加工基础进一步提档升级、扩大规模。

 

 

 

 

 

 

 

 

专栏2  龙头加工企业布局

加工企业

区域

主要加工品种

1、拟建综合类产品加工企业(精深加工)

哈尔滨

黑森绿色食品集团:食用菌、山野菜、坚果、农产品、蜂产品等。

伊春

汇源集团:红松子、食用菌、山野菜、农产品、蓝莓等。

2、改扩建加工企业

三江

柴河:松仁、核桃系列饮品及坚果加工;绥阳:食用菌、山野菜、坚果等;林口:葡萄酒;八面通:矿泉水;大海林:肉鸡、矿泉水等;方正:西洋参酒;山河屯:粘玉米;迎春:蜂蜜、杂粮等;双鸭山:矿泉水;桦南: 紫苏油;鹤北:松仁加工。

伊春

五营忠芝集团:蓝莓饮品、蓝莓酒;越橘庄园公司:蓝莓酒。

3、新建加工企业

三江

海林:坚果、坚果油等系列;绥阳:粮豆综合加工;林口:马铃薯;穆棱:人参、西洋参;苇河:山野菜、食用菌、浆果等;绥棱:大豆制品、野猪肉制品;方正:白瓜子、米制品加工;通北:面粉加工;苇河:粮食烘干加工;双鸭山:山野菜、农产品系列;清河:蓝莓饮料、蓝莓干等;东方红:果仁加工。

伊春

汤旺河:豆制品精深加工。

 

3、加快黑森绿色食品集团发展。重点开发粮油类、食用菌类、山野菜类、坚果类、浆果类、保健酒类、保健品类、饮品类、特色养殖类、水产类等十大系列森林食品全产业链。

1绿色食品集团(核心层企业)。依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关于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的指导意见》及总局关于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作部署,优化市场营销体系,提高黑森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实现到2016年森林食品销售收入200亿元、2018年森林食品销售收入300亿元、2020年森林食品销售收入500亿元的目标。

 

专栏3  黑森绿色食品市场营销体系布局

营销模式

建设单位

拟建数量

建设地点

1、绿色食品营销旗舰店

绿色食品集团、林业局

16

北京、上海、深圳等省会一线城市。

12

青岛、盐城、双鸭山等国内二、三线城市。

2、连锁店

50

各旗舰店辐射周边地区开展连锁经营、加盟经营。

3、加盟店

50

4、商超专柜

100

国内各大型商超。

5、电子网络销售平台

20

黑森绿色食品(集团)公司企业自有网站、天猫黑森旗舰店和京东商城网上旗舰店建设等;各生产企业建立的网上购物平台。

 

   2)紧密层企业(控股或参股公司)。三江林区23个林业局都要建立隶属于集团公司的紧密型企业。

 

 

 

 

 

 

 

 

 

 

 

 

专栏4  绿色食品集团紧密型企业布局

品种

企业名称

规模

 

黑森产品销售旗舰店

 

食用菌(黑木耳、元蘑、猴头、香菇

黑森食用菌加工厂(绥阳、苇河、亚布力、方正等林业局,黑珍神山特产品公司)

5000/

坚果(红松子、榛子)

黑森坚果加工厂(海林、东方红、鹤北等林业局),柴河威虎山饮品有限公司(柴河等林业局)

10000/

山野菜

黑森山野菜加工厂(亚布力、苇河、方正等林业局)

5000/

浆果(蓝莓、草莓、山葡萄)

清河、亚布力、林口等林业局,鹤立三江酿酒厂

300/

蜂蜜

黑龙江省迎春蜂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迎春等林业局)

10000/

矿泉水

东北王矿泉水有限公司、穆棱市虎泉饮品厂(双鸭山、八面通等林业局)

13000/

粮食加工(大豆、玉米、水稻、红小豆、红芸豆、黑豆)

哈尔滨龙山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迎春林业局农产品贸易公司(山河屯、迎春等林业局)

600/

经济作物(紫苏、白瓜子、马铃薯)

桦南、沾河等林业局

 

养殖(猪、牛、羊、鸡、狐貉、水貂、紫貂、林蛙、鹿)

绥棱、大海林、海林、方正、兴隆等林业局

 

综合加工厂

黑森绿色食品集团黑森综合加工厂(哈尔滨)

 

3)松散层企业(关联公司)。方正红棒槌酒业有限公司、清河欧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海林森宝源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绥阳宏福山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红神顶峰黑蜂产品有限公司等林区规模以上民营森林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及科研院所。

4、重点建设项目

1)黑森山特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城。在哈尔滨市及周边开发区,建成东北最大现代化农产品、山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具有粮油、山特产品、中草药、饲料种子等批发交易、仓储保鲜、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信息集成、检验检疫、综合服务区七大功能区。

2)黑森山特产品综合加工厂。在哈尔滨市及周边开发区,建成具有与国际接轨,国际认证的现代化、国家级的大型综合龙头加工企业。黑森山特产品综合加工厂下设食用菌、山野菜、坚果、浆果、保健品等10分厂。产品开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以精深加工、生物制品、高科技产品为主。

3)森工绿色食品配送中心项目。绿色食品配送中心集食品精深加工、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为一体,打造全国绿色食品行业领先的加工配送中心。利用哈尔滨市及周边开发区,建设绿色食品配送中心、中央厨房、原料库、成品库、食品质检中心等。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储存能力为20万吨/年;中央厨房加工主要包括果蔬、黑木耳、蘑菇、山野菜、速冻等生鲜林产品、农产品;年产3万吨净菜;日加工快餐2万份,年加工600万份。

(二)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

1、种植业。引导种植业向优质化、特色化、有机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水稻、玉米、冬小麦等粮食作物及白瓜子、紫苏等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在效应;加大生产方式调整力度,通过标准化、农机化、科学化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高产业总量;开展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30处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逐步扩大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在结构调整、良种良法推广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合作经营,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现代大型农机合作社达10处。鼓励涉农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开展技术攻关、咨询、培训,推广新技术,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农业科研体系和精干高效的成果转化应用体系。

专栏5  种植基地布局

品种

区域

林业局

规模(万亩)

预计产量(万吨)

1、大豆

三江

通北、东京城、沾河、桦南、迎春

100

16

伊春

桃山、铁力、双丰

30

4.5

2、玉米

三江

东京城、林口、大海林、通北、绥棱、迎春、鹤北、东方红

50

26

伊春

铁力、双丰、桃山

10

2.0

3、水稻

三江

通北、绥棱、兴隆、桦南、东方红、迎春、鹤立、清河

10.9

5.7

伊春

双丰、铁力、桃山

10

4.0

4、冬小麦

松花江

通北

1.1

0.4

5、紫苏

合江

桦南

2.8

0.3

6、白瓜子

三江

林口、东京城、方正、双鸭山

4.1

1.3

7、马铃薯

松花江

绥棱

1

0.7

8、杂粮

合江

迎春、鹤北

3.0

0.4

 

2、养殖业。以绥棱野猪为重点,加快发展野猪、鹿、狐等林区特色养殖。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养殖数量、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发展壮大穆棱、东京城、鹤立、兴隆等局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使之成为“生猪规模化养殖示范场”,建立规模示范万头以上养猪基地10处,万只以上养禽基地6处;不断开发蜂、鹿、林蛙等林区特色系列产品,逐步扩大河蟹、冷水鱼等水产养殖面积,建立野猪二代繁育基地8处;鹿、狐、貉、林蛙、河蟹等特色养殖基地10处,努力打造中国北方高档特色肉食品、高质皮毛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专栏6  养殖基地布局

品种

区域

林业局

特色养殖

常规养殖

1、猪

三江

林口、绥棱、兴隆、沾河、方正、清河、迎春、桦南、鹤北

3.2万头(野猪)

 

东京城、穆棱、海林、兴隆、清河、鹤立、双鸭山

 

11万头

伊春

美溪、乌马河

30万头(野猪)

 

红星

 

2.2万头

2、牛

三江

东京城、苇河、方正、双鸭山

 

0.5万头

伊春

桃山

 

0.9万头

3、羊

松花江、合江

方正、沾河、桦南

 

1.8万只

4、狐貉

牡丹江、松花江

海林、东京城、方正

9.7万只

 

5、水貂、紫貂

松花江

沾河、亚布力

2.2万只

 

6、林蛙

三江

柴河、兴隆、绥棱、桦南、东方红

44万亩

 

伊春

铁力、乌伊岭

45万亩

 

7、梅花鹿、马鹿

牡丹江、合江

绥阳、桦南

0.3万只

 

伊春

金山屯

1万只

 

8、珍珠鸡、野鸡

松花江、合江

苇河、桦南

2.2万只

 

9、蜂

合江、松花江

迎春、东方红、绥棱

11万箱

 

伊春

朗乡、上甘岭

0.7万箱

 

 

3、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生产组织模式,鼓励种植户、养殖户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提高现有企业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精品化。加快规模扩张和新产品开发,推进科企嫁接、校企合作,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集成创新,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重点推进绥棱林业局畜产品冷冻加工,沾河林业局肉制品加工、皮毛硝染加工,兴隆林业局有机猪、山野猪屠宰分割深加工,清河林业局生猪屠宰加工等养殖业项目建设。

(三)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以观光游、生态游、避暑游、养生游、休闲游、冰雪游、文化游、民俗风情游为重点,借助资本市场,加大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与市场营销力度,促进旅游要素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入合作主体,培育壮大黑森生态旅游集团,提高产业规模和层次,充分释放林区旅游潜力,加快将林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林区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

1、空间发展格局。依托中心城市、交通干线、名胜景区和沿边口岸,以长白山山脉、小兴安岭为构架,以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冰雪旅游观光度假基地和旅游名镇为基本支撑点,发挥优势旅游资源整体效益,强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一心、两极、三带、六区”的战略格局,构建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及世界的森林生态旅游业体系,实现大旅游发展态势。

1构建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集散中心。充分利用坐落于哈尔滨中心城市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服务预订、景区形象宣传于一体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完善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形象展示中心和黑森旅游特色产品营销中心等配套设施。

2)打造两大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极。依托牡丹江长白山林区和伊春小兴安岭林区打造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的南北两大极核,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形成两大旅游圈。加强森工与牡丹江市在旅游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研发生产、旅游线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构建牡丹江大旅游圈。

3)建设三条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旅游带。基于未来交通格局变化、地域文化和生态价值,沿哈伊、哈佳、哈牡绥三条交通干线及沿线,建设哈伊旅游带、松花江旅游带和哈牡绥东旅游带,打造连接六大旅游集合区的绿色纽带。

4)建设六个旅游集合区。建设大海林—亚布力—山河屯—海林—柴河—东京城冰雪体验集合区、伊春—绥棱—沾河—鹤北—鹤立避暑度假集合区、方正—兴隆—清河休闲养生集合区、绥阳—穆棱边贸风情集合区、东方红—迎春界江生态集合区、桦南—双鸭山农林产业集合区,形成六大旅游产业集群。

    2、加快推进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项目带动,加快亚布力旅游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强休闲度假载体建设和功能配套,着力打造运动竞技、旅游度假、避暑休闲、健康养生、文化娱乐、生态宜居四季均衡发展的精品旅游区,满足自驾游、徒步游、自行车游等休闲旅游需求,推进旅游业发展由数量驱动增长向质量驱动增长转变,产品开发由分散向集群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企业经营由小散弱向集团化、品牌化转变,实现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建设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滑雪旅游度假区,打造引领全省旅游发展的新高地。

3、加快黑森旅游集团发展。重点发展旅游酒店餐饮服务、旅游交通运输、旅游景区服务、旅游商品销售、旅游信息咨询与文化传媒、旅游地产全产业链旅游产业,将集团打造成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力、融投资力和市场竞争力,以旅游产业为主,集投融资和文化发展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企业,并择机筹划上市。

1)黑龙江森工旅游有限公司(核心层企业)。将平山旅游度假区、林苑宾馆、北极邨宾馆资产调拨划入旅游有限公司。预计到201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2)紧密层企业(控股或参股公司)。凤凰山旅游公司、雪乡旅游公司、亚布力旅游公司、柴河旅游公司、方正旅游公司,逐步将紧密层企业范围扩大至其它(清河、兴隆、东京城、桦南、东方红、沾河、双鸭山等)林业局所属景区。

   3)松散层企业(关联公司)。森工所属其他景区及其他旅游企业。

4、丰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开发休闲、体验、运动、度假、城镇等旅游产品精品,构建具有创新性、可持续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林区文化旅游等森工特色旅游品牌,建设最具北国风光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

专栏7  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品牌

旅游产品

建设重点

塑造国内著名的森林生态旅游品牌

1.森林观光旅游

建设以凤凰山、亚布力、雪乡为核心的泛亚布力综合旅游开发示范区和以凤凰山国家公园、汤旺河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国家公园,完善标识系统、解说系统、救护系统、通信系统、咨询系统、展示系统等配套设施。

2.休闲城镇旅游

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城镇度假群落,建设一批城镇特色街区、夜景观工程、文化艺术活动场馆、文化休闲广场、游憩公园,营造风格独具、体系完整的城镇休闲文化氛围。

3.山村度假旅游

将发展山村旅游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紧密结合,重点开发20个环境优美的林场山村度假产品,营造具有东北山林文化特色的自然人文环境,推动山村旅游产品更加民族化、世界化、高级化。

4.养生养老旅游

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乡村田园景观、宗教文化资源和绿色安全饮食,引进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康复疗养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科学、人性化的享老服务,衍生健康服务产业链条。

5.户外运动旅游

发展登山、攀岩、探险、自驾游、房车露营等泛户外旅游产品。鼓励以民间组织方式建设一批游艇基地、滑翔伞基地、飞行俱乐部、越野运动俱乐部、国际狩猎场。适度建设NTS国家登山健身步道、CS野战园、山地自行车、垂钓场、拓展训练营、青少年夏(冬)令营等大众型山野休闲运动项目。

6.自驾车旅游

建设张广才岭(凤凰山、雪乡)自驾游基地、伊春林都自驾游基地、松花江(清河、方正)自驾游基地,初步形成健全的自驾游服务保障体系。

7.中俄边境游

利用边境口岸旅游风景区,沿绥阳、东方红、鹤北、伊春、沾河林区,打造中俄边境游。观光森林、湿地、界湖和界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边境地区原始森林风貌。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冰雪旅游产品

8.冰雪运动旅游

大力提升和改善亚布力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能力,构建以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为主的滑雪旅游度假景区体系,推进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冰雪体育建设,努力打造中国滑雪之都、国际滑雪旅游名镇、国际冰雪赛事基地。

9.冰雪观光旅游

以冰雪体验旅游集合区为核心,开发十里冰雪画廊、雪谷、雪乡、雾凇岭、莲花湖雾凇谷、伊春库尔滨雾凇等产品,强化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牡丹江中国雪堡的联动,打造黑龙江冬季精品观光旅游线路。

开发林区特色

文化旅游产品

10.林区文化旅游

大力弘扬森林文化、湿地文化、生物多样性文化、科学考察探险文化、冰雪文化,深入挖掘红色革命爱国主义精神文化、森工人拼搏奉献精神文化及特色产业文化,密切林区文化与旅游结合,实现林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打造森工旅游最核心的文化旅游品牌。

11.红色文化旅游

重点建设柴河夹皮沟、鹤北赵尚志将军牺牲地、桦南县七星峰抗日联军密营遗址、东方红神秘珍宝岛等4大红色经典旅游目的地。

12.绿色美食旅游

开发“龙江山林宴遇”、“黑森珍馐”等特色美食旅游产品,将林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山林特色美食结合,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的美食产品。

 

5、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建。推进森工旅游与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等区域中心城市的旅游合作共建,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在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项目等方面,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拓、互利共赢的区域旅游发展机制,推动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创新对外交流合作方式,做好与辽宁、吉林及内蒙古东部的联合,建立健全东北区域旅游联动机制,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业更好地融入全省、全国和世界旅游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哈尔滨—凤凰山—苇河—亚布力—大海林、哈尔滨—苇河—亚布力—柴河小九寨—镜泊湖、哈尔滨—铁力—伊春—五营—汤旺河—嘉荫;冰雪游打造哈尔滨—平山—亚布力—雪乡、哈尔滨—铁力—伊春、哈尔滨—双鸭山—饶河—珍宝岛等旅游线路。

6重点建设项目

1)加快推进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凤凰山国家公园、兴隆林业局鸡冠山景区、绥棱林业局张家湾白马石景区、沾河林业局大沾河湿地旅游、平山整体景观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

2推进中国雪乡旅游区配套设施及柴河九寨、二道湖湾、威虎山雪村、莲花湖、锅盔山等项目建设。建设海林夹皮沟文化小镇、东京城环镜泊湖区域内旅游接待设施项目。

3)建设清河生态养生旅游小镇、自驾游相关配套设施,东方红湿地旅游、自驾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边境风光游等项目及双鸭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4)推进汤旺河国家公园、伊春恐龙园大型主题旅游景区、乌马河野猪林鄂伦春原始部落民俗文化村主题景区、桃山国际狩猎场及悬羊峰地质公园等项目建设。

(四)加快培育北药产业

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林区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大力发展刺五加、五味子、人参、平贝、黄芪、龙胆、穿地龙等北方地道药材的栽培、采集、引种、加工和销售,推动林区北药产业基地化、标准化、模式化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大型制药企业的合作,壮大优势品种的产业规模,培育具有龙江特色的北药知名品牌,把森工林区打造成国家级北药生产加工基地。

1加强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坚持实行保护、繁育、利用并重的方针,依法对人参(山参)、黄波罗(黄柏)、刺五加、五味子、龙胆草、黄芪等国家和省重点野生药材物种实施重点保护。采取封山育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作好划片轮采抚育工作,做到边采边育,恢复和保持野生药材资源动态平衡,保障野生药材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建设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严格按照国家GAP要求,优化整合药材生产基地结构体系,合理规划中药材种植基地布局,选择重点品种,建立五味子、人参、刺五加、平贝、水飞蓟、穿山龙、黄芪、满山红等地道药材种植基地,推动中药和天然药物产业基地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重点品种GAP认证工作。建立种质、种苗繁殖及科研基地,服务北药产业发展。

专栏8  北药种植基地布局

区域

林业局

种植品种

规模(亩)

预计产量(吨)

 

 

 

237498

31606

三江

海林

平贝、林下参、防风、龙胆草。

8000

1803

穆棱

“两参”、苍术、防风、平贝。

10976

4381

沾河

人参、返魂草、水飞蓟、苍术、黄芪、党参。

5040

134

方正

“两参”、平贝、五味子、黄芪、水飞蓟。

3510

24

亚布力

穿地龙、平贝、林下参、刺五加、党参、黄芩。

7128

2022

山河屯

平贝、五味子、刺五加、黄芪、黄芩、防风。

13354

282

兴隆

五味子、防风、返魂草、党参、铁花、大力子。

5734

97

清河

五味子、返魂草、防风、龙胆草、党参。

18636

4704

东方红

林下参、五味子、园参、桔梗。

1120

212

伊春

红星

平贝、黄芪、刺五加、返魂草。

11000

8000

汤旺河

苍术、五味子、水飞蓟。

120000

6000

铁力

平贝、返魂草、五味子。

23000

3000

南岔

返魂草、刺五加、五味子。

10000

2000

 

3、加强北药产品研发和企业合作。一是以刺五加、五味子、人参、平贝、黄芪、龙胆草、穿地龙、党参、满山红等北方中药材为主打品种,推动北药生产由原料粗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打造种植、养殖、采摘、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条。积极引导和推动制药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增加企业开发新药的意识和综合创新能力。通过成果转让、联合开发、院企合作等形式,推动企业加大新药开发力度,提高新药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创造名牌,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靠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带动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以技术改造、合资合作、改组整合等方式,培植龙头和骨干企业,加快形成企业规模化格局。加强与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及韩国、日本等国合作组建龙头企业,研发适宜亚裔人消费使用的化妆品、保健品、中草药,构建滋补保健品生产、药品生产、中药饮片加工、天然植物药提取共同发展的北药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建设北药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集聚发展。

4、重点建设项目。山河屯林业局新建五味子、平贝、消咳宁原料种植基地;海林林业局平贝基地面积8000亩,年产750吨;兴隆林业局年加工中药材1000吨,药材基地7500亩;沾河林业局人参种植期末可生产600万公斤;方正林业局西洋参种植面积1700亩;迎春林业局刺五加栽培10000亩,五味子栽培10000亩;清河林业局五味子烘干厂项目,年可烘干五味子3000吨;东方红林业局人工刺五加栽培12000亩,林下参种植2000亩;红星林业局人工刺五加1000亩;汤旺河林业局原料基地8万亩;南岔林业局建设原料基地8000亩;铁力林业局年产刺五加茶2000吨。

(五)大力发展营林苗木业

1、营林产业。深入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加快林木良种化进程,加强森林经营,强化森林保护,提高森林质量,推进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珍稀及大径级用材林、林木良种、经济林、碳汇林、能源林等基地建设,打造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1)木材储备基地

——用材林基地。为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和科学经营,按照自然条件、培育树种和培育方式相似的原则,根据黑龙江省森林分类经营划分结果、林产工业布局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商品林经营范围内以建设林产工业原料林、珍稀大径加工用材林为重点,将木材储备基地划分为长白山林区(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和小兴安岭林区2大区域4大基地。

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林区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范围包括绥阳、林口、穆棱、八面通、柴河、海林、大海林、东京城、山河屯、亚布力、苇河、方正、清河、兴隆、东方红、迎春、桦南、双鸭山等十八个林业局。主要培育目标为纸浆用原料。

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林区加工用材林基地。加工用材林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珍稀树种用材林和速生丰产林。

小兴安岭林区人造板原料林基地。建设范围包括双丰、铁力、桃山、朗乡、南岔、乌马河、美溪、金山屯、翠峦、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沾河、通北、绥棱、鹤北、鹤立、带岭等二十二个林业局。主要培育目标为人造板用原料。

小兴安岭林区加工用材林基地。加工用材林基地包含珍稀树种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主要培育以针叶为主的珍稀大径级加工用材原木。主要供系统内外建筑用材;各类实木家具厂、木材加工厂、集成材厂等用材。

——林木良种基地。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对具有寒地特色的珍贵树种,划定天然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国家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加大林木良种选育力度,培育一批优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实现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75%以上,商品林造林全部使用良种。争取汤旺河、绥阳、沾河、东方红等林业局红松、长白落采种基地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林木采种基地。二是培育发展黑森红松种业集团。以鹤北、东方红、海林、柴河、沾河、方正等企业为龙头,组建黑森红松种业集团,集团下设4林果产品子公司。建设10万公顷红松母树林基地。以管理局种子库为依托,新建种仁果品生产加工厂,推进种子采集、仓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林果产业发展。

——经济林基地。选择具有本林区特色的经济林树种,建设定向培育、集约经营、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增加经济林产业比重,培植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形成以红松果林改造、培育为主,以红豆杉、黄菠萝、五味子、刺五加等药用林培育,蓝莓、蓝靛果、核桃、榛子、沙棘等果用林培育,椴树、山槐等蜜源植物培育为辅的发展格局。

——碳汇林基地。把碳汇林培育作为森林经营的发展方向,造抚并举,建设优质森林碳汇基地。碳汇造林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重点选择在小兴安岭西部和北部的沾河、红星和绥棱等局,张广才岭的柴河、林口、八面通,老爷岭的穆棱和绥阳等林业局。大力开展碳汇项目开发,推进碳汇产业建设。做实碳汇基础工作,加快推进碳交易,增加碳汇收入。

——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开展生物质能源林营造及改培试验,探索定向培育、立体开发、科学经营生物质能源林的新路子,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最终实现林油、林电一体化,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一是胡枝子、大黄柳、紫穗槐等资源集中和培育潜力大的林区开展林油一体化生物柴油开发示范基地建设。二是在木本淀粉果实资源集中的林区形成燃料乙醇规模化生产。三是在林业剩余物较为集中的林区,以及布局建立速生短轮伐期能源林基地的区域,推动建设成型燃料产业化基地、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和生物质气化发电供热示范项目,支持建立林业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工程。

2)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按照森林分类经营,对于公益林,加大中幼林抚育、封山管护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抚育经营力度,增强公益林的生态功能。对于商品林,要依法依规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按照批准的方案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提高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加强森林培育经营,进一步完善森林功能,提高森林效益,建设和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专栏9  重点扶持发展的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项目

   

1.工业原料林

基地布局: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

建设规模:2015-2017450万亩,其中:人工更新造林45万亩、补植补造405万亩;2018-2020450万亩,其中:人工更新造林45万亩、补植补造405万亩。

2.速生丰产用材林

基地布局:双丰、铁力、桃山、朗乡、南岔、金山屯、美溪、乌马河、翠峦、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大海林、柴河、亚布力、兴隆、绥棱、沾河、东方红、迎春、清河、鹤北、桦南、鹤立、双鸭山等林业局。

建设规模:2015-2017年,人工造林9万亩;2018-2020年,人工造林9万亩。

3.珍稀及大径级用材林

基地布局: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

建设规模:2015-2017219万亩,其中:人工更新造林9万亩、补植补造210万亩;2018-2020219万亩,其中:人工更新造林9万亩、补植补造210万亩。

4.特色经济林

基地布局:双丰、铁力、桃山、朗乡、南岔、金山屯、美溪、乌马河、翠峦、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大海林、柴河、林口、东京乘、海林、穆棱、八面通、穆棱、绥阳、苇河、通北、沾河、鹤立、清河、桦南等林业局。

建设规模:2015-2017年营造面积6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万亩、补植补造45万亩;2018-2020年营造面积6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万亩、补植补造45万亩。

5.碳汇林

基地布局:沾河、红星、新青、绥棱、柴河、林口、绥阳、穆棱、八面通、带岭等林业局。

建设规模:2015-2017年人工造林6万亩,2018-2020年人工造林6万亩。

6.生物质能源林

基地布局:沾河、绥阳、穆棱、八面通、东方红、迎春、美溪、朗乡、红星、翠峦等林业局。

建设规模:2015-2017年人工造林6万亩,2018-2020年人工造林6万亩。

合计

2015-201775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0万亩、补植补造660万亩;2018-202075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0万亩、补植补造660万亩。

 

2、苗木花卉业。充分发挥林区土地、野生苗木花卉种质资源和生产设施等优势,培育绿化苗木、花草等品种,提升苗木花卉质量、生产规模效益,实现乡土、引进苗木花卉品种专业化生产,拓展冷链物流和销售渠道,建设林木种苗及园艺花卉产业基地,打造立足省内、面向东北亚的林木种苗及花卉品牌生产基地。

1)做大苗木花卉基地。依托区位优势和市场消费需求,完善原有的苗圃、园艺场等设施,在大中城市周边的林区创建绿化苗木培育移植驯化和观赏盆栽花卉设施生产基地,在距离口岸城市较近的林区创建出口鲜切花和优质盆花生产基地。重点打造兴隆、鹤立、双鸭山、海林、友好、金山屯和乌马河等林业局苗木花卉基地,基地面积达到15000亩。年产各类苗木4298万株;花卉2568株,其中:裸根苗1045万株、容器苗1523万株。建成鹤立、海林2处苗木集散地。

2)做强黑森园林绿化公司。整合林区资源,以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省内中心城市绿化为市场,以周边10个林业局苗木花卉苗圃为依托,组建黑森园林绿化公司,实现从苗木花卉培育、销售,园林绿化工程的承揽、设计、施工及后期的定期管护一体化经营。预计到2016年公司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到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到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3)培育绿化苗木花卉知名品牌。深度开发消费市场,积极推广青扦云杉、白扦云杉、东北红豆杉、山桃稠李、山槐、花楸、红皮云杉、樟子松;水曲柳、白桦、垂暴109柳;茶条槭、色木槭、中华金叶榆、红叶李、王祖海棠;红王子锦带、大叶丁香、小叶丁香、多季玖瑰和毛百合、冰凌花、兴安杜鹃、耧斗菜、福禄考等常绿针叶、阔叶乔木、彩叶树种、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系列绿化品种,打造我省森工林区苗木花卉名牌产品。扩大产品销售,积极培育中介组织、营销大户、花农专业协会、股份制联合体等,以多种形式参与产品流通,在花卉产销信息的交流上扩大宣传力度。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苗木花卉育种、栽培、采后技术研究。加强野生苗木花卉品种的驯化,自主创新培育新品种。重点在寒地优势花卉新品种选育,寒地优势花卉生产配套设施与栽培技术,寒地花卉生产配套机械研究和花卉产后商品化处理与冷链物流技术的研究上有所突破。

4)重点建设项目鹤立林业局绿化苗木基地面积3000亩,培育绿化苗木70余种。双鸭山林业局绿化苗木基地面积1000亩,品种50余个,年产200万株。海林林业局苗木花卉基地面积5000亩,年产绿化苗木37万株、盆栽花卉3.7万盆、容器苗450万株。兴隆林业局苗木基地300亩。迎春林业局种苗花卉基地项目,年产苗木600万株,花卉250万株。金山屯林业局特种苗木、花卉繁育基地,繁育良种苗木500万株、经济苗木100万株、绿化苗木50万株,花卉50万株。友好林业局建设温室大棚10000平方米。

六)积极推进仓储物流业

坚持盘活存量、多元开发,大力发展铁道专用线经济、贮木场经济,围绕森工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森工特色的产品物流基地,培育森工物流市场,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立健全物流服务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仓储物流替代产业,努力把森工林区打造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仓储加工集散地。森工仓储能力达到250万吨,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

1、加快中心城市物流产业环建设。依托哈牡、哈佳、哈伊、哈齐等物流通道,结合森工区域交通和产业布局特点,重点打造哈尔滨物流枢纽区、牡丹江物流发展区、松花江物流发展区、合江物流发展区和伊春物流发展区等五大森工物流区,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以林业局为节点,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森工物流网络体系。重点发展森工产业物流,积极拓展商贸物流、冷链物流和国际物流。

2、开辟物流产业服务区。将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替代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培育和发展重点骨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新建项目尽可能落户在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产业园区、农业园区、加工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到所有园区均开辟物流产业服务区。推进阿城中国龙江森工木业园、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新型产业园区、齐齐哈尔新工木材综合加工厂物流园区、上甘岭国际物流园区和万力木业公司仓储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木材保税仓库和板材交易市场,推进地板、家具和木制品等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仓储物流产业,打造森工核心物流产业服务区。

3、推进森工产业物流建设。围绕森工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和黑河、绥芬河、穆棱、东宁等进口木材中转加工基地建设,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限制,组建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森林食品、旅游艺术品、林木产品、畜禽产品、北药产品交易中心大市场,推进连锁经营、多式联运、网上交易、仓储批发、集中配送等经营形式,拓展森工产品物流、商贸物流和对俄木材国际物流。积极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发展林区鲜活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冷链物流。鼓励采用供应链管理理念、物流管理技术,引导企业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物流运作效率。

4、重点建设项目。桦南林业局鑫海阳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库房15万平方米、烘干塔6座;双鸭山林业局粮食仓储物流项目,粮食精深加工30万吨、仓储能力80万吨、物流量100万吨;沾河林业局腾创粮食储运项目,粮食收储运输能力达到20万吨;通北林业局源晟农产品仓储项目,建设烘干塔4座、粮囤300个、仓库2个,年处理粮食50万吨。南岔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会展中心2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场。上甘岭国际物流园区,建设配送中心6.3万平方米。

(七)加快推进境外资源开发业

紧紧抓住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再造一个海外森工为目标,以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为主攻方向,以森工海外开发公司为投资主体,以资源、资产、人力整合为主要手段,实施“南拓北开”战略,将森工打造成对俄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桥头堡,中俄资源开发战略协作的坚实平台,全面推动对俄开放战略升级;向南积极开拓圭亚那、巴新、柬埔寨、南非等新兴海外森林合作领域,推动森工产业转型升级及跨境经贸合作创新发展。

1、推进跨境产业集团化发展。由总局独资设立中国龙江森工海外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公司为混合控股公司,是总局实施海外开发投融资的境内母公司,同时在境外注册外国公司,作为总局在境外的投资主体。通过组建森工海外开发公司实现境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多元化经营,尽快形成林木为主、多业并举的跨境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2、加强跨境产业园区建设。

---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2014-2019年完成阿穆尔主体核心区和帕什科沃、伊曼两个辅助区共7.56平方公里土地的开发建设。引进各类入园企业40家,实现年加工原木170万立方米,生产锯材、集成材、刨光板、细木工板等91万立方米,单板、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板等各类板材85万立方米,百叶窗及沙特门部件30万套,家具及家具部件50万件,地板200万平方米,木制品和生物质燃料等产品3.5万吨,实现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000人。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的建设,围绕园区产业规划布局,积极开展招商工作,推动森工龙头企业入驻,早日实现预期建设目标。争取将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境外园区并纳入俄罗斯远东14个跨越式发展区,争取更多的资源分配、税收、劳动大卡、银行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圭亚那木业园区。总局拟通过合适的合作模式与柏杉林公司合作开发圭亚那森林资源,开发林地面积81万公顷,预计年产10万立方米,同时拟合作建设木业园区,实现年加工木材10万立方米。

3、加快发展跨境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产业。加快推进俄罗斯、圭亚那、东南亚及非洲跨境木材采伐和加工,建设跨境原木、人造板、家具以及半成品加工基地,打造境外木材采伐、加工、销售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创新森林资源采伐、加工合作模式。一是自主采伐、加工,依靠森工多年积累的采伐、加工经验以及人力、技术优势独立自主在境外开展相关业务;二是劳务输出,全面停伐后带来了大量的林区剩余劳动力,采取对方出资金,我们出劳力的方式进行合作;三是共同合资合作开发,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下,按照合同约定,获得项目效益分红。到2017年实现跨境采伐200万立方米、加130万立方米的目标;跨境投资额达到7亿美元,贸易额达到10亿美元。

 

 

 

 

 

专栏10  跨境森林采伐加工产业布局

所在国家

采伐目标

(万立方米)

加工目标

(万立方米)

木材加工项目

 

200

130

 

1、俄罗斯

140

120

 

犹太州

60

60

建设板方材、干燥刨光材、指接材、集成材、单板、细木工板、装饰板、板式家具等项目。

伊尔库兹克州

10

10

与伊尔库斯克州树仁集团合作,建设木材加工和刨光材项目。

哈巴州

40

30

建设板方材和干燥刨光材项目

滨海边疆区

20

10

建设地板基材生产基地

阿穆尔州

10

10

建设俄原料基地,供给林业局园区牙签、火柴梗等产品生产的单板项目

2、圭亚那

10

10

木材加工项目

3、南非、巴新、柬埔寨、缅甸

50

 

木材加工项目

 

 4、拓宽跨境合作领域。加大森工与境外在绿色食品、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合作。重点推进迎春林业局在俄远东地区合作开发黑蜂蜂蜜项目、海林林业局与通古斯克农牧公司合作开发农业及畜牧业项目、森工与俄罗斯合作开发旅游线路项目、大海林林业局与柬埔寨的跨国旅游合作项目。

(八)优化提升林产工业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通过要素、产权重组、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高档次、做强品牌、合作共赢,促进集团化发展,扩大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1、建设进口木材加工园区,推进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利用龙江口岸通道优势,以绥芬河、东宁、黑河、嘉荫等口岸和哈、牡、佳木材市场为依托,加大进口木材、半成品的储备和加工利用。从口岸至牡丹江、佳木斯、伊春、哈尔滨交通延线,完善林区现有木业园区建设,形成多层次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在中心城市建设林木产品精深加工、木材保税仓库储运、林木产品交易市场等龙头型园区,形成以境外基地、口岸、木材保税仓库为依托,沿线园区为节点、中心城市园区为龙头的林木产品加工营销产业集聚平台,推动企业提高境外木材资源承接能力,优化布局,集聚发展。

 

 

 

 

 

 

 

 

 

 

 

 

 

 

专栏11  木材加工产业布局

区域

建设单位

建设重点

中国龙江

森工木业园

哈木器厂、兴华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在阿城中国龙江森工木业园,合资建设木材保税仓库、木材加工交易物流中心。

松江厂

扩大复合地板、整体橱柜、居室门产品品种和规模。

伊春

双丰局、新青局

建设家具产业园区。

侨艺集团

玩具、根雕工艺品、山核桃工艺品等木制工艺品。

牡丹江

柴河林业局

建设威虎山儿童益智玩具厂项目。纸板厂产品升级。

绥阳林业局

建设工业园区,打造对俄木材加工基地。

海林林业局

发展木制百叶窗、出口家具、木制品等加工产品生产。

大海林林业局

发展卫生筷子、雪糕柄、微薄木、木盒、集成材、家具部件等出口木制品生产。

穆棱林业局

发展地板、门窗、家具、刨花板、铅笔板生产。

松花江

绥棱林业局

发展人造板、复合地板、家具、木结构房屋生产。

苇河林业局

发展家具、集成材、胶合板、模板、铅笔板等产品生产。

通北林业局

发展牙签、火柴梗、棉球棒、工艺火柴等产品生产。

方正林业局

发展实木门、铅笔(板)、集成材等产品生产。

山河屯林业局

发展实木地板、实木家具、铝包木、集成材、杨木单板等产品生产。

兴隆林业局

发展出口家具、实木门、铅笔板、木醋液、木炭等产品生产。

亚布力林业局

发展实木家具、地板、铅笔、刨切单板等产品生产。

沾河林业局

发展实木门窗、家具等产品生产。

合江

鹤北林业局

发展实木家具、雪糕柄、压舌板、实木马赛克墙板、棒球棒、衣帽架等产品生产。

清河林业局

发展木制百叶窗、家具、铅笔、指接材、地板等木制品生产。

东方红林业局

发展实木家具、木雕工艺品、木制厨具餐具、集成材、刨光材、铅笔板等产品生产。

迎春林业局

发展火柴梗、刨光材等产品生产。

双鸭山林业局

发展根雕系列产品及运输包装板生产。

 

2、整合重组资源,打造龙头企业。通过加强优化资源配置,支持鼓励企业加大资产整合力度,积极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有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型所有制经济,建设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精深加工,推进龙头企业向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发展,带动林区林木加工产业经济增长。一是整合建设人造板龙头企业。以绥棱局三合人造板公司、海林境外储德湖公司为龙头,带动人造板产品生产经营,做强人造板产业。二是整合建设地板龙头企业。以松江厂、绥阳局源通木业为龙头,整合发展强化复合地板、实木地板生产经营,发挥品牌优势做强地板产业。三是以绥棱局龙林木结构房屋公司为龙头,发展壮大木结构房屋产业。

专栏12  木材加工重点企业布局

重点企业

建设重点

境外木材加工基地企业

以海林局、绥阳局、绥棱局、柴河局、东方红局为重点,建设板方材、干燥刨光材、指接材、集成材、单板、细木工板、装饰板等项目,做强森工境外木材加工基地。

人造板企业

以海林境外储德湖公司等人造板企业为重点,带动人造板产品生产经营,做强人造板产业。

地板重点企业

以松江胶合板厂、绥阳局等为重点,整合发展强化复合地板、实木地板生产经营,发挥品牌优势做强地板产业。

家具木制品重点企业

以双丰局、柴河局、鹤北局、绥棱局、通北局等企业为重点,发展壮大家具和木制品产业。

木结构房屋重点企业

以绥棱局为重点,带动木结构房屋制造产业发展。

 

3、加快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一是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扩大产品加工增值幅度,延长产业链条,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模式,提高林木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二是以进口原料和半成品为依托,以国内和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精深加工为重点,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建设林木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支持企业生产木材精深加工产品、功能环保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积极发展家具、地板、木制门窗、木结构房屋和高档木制品等终端带动型产品,促进林区林木产品提档升级。四是促进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平台,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建设产品交易市场、体验式销售网点,加强市场信息和仓储物流服务,形成林木产品直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营销体系,扩大产品市场销售,树立品牌和企业形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4、重点建设项目。绥棱林业局龙森木结构建设项目,年生产木制别墅100套、实木家具1000套。鹤北林业局祥鹤木业改扩建项目,实木家具生产能力达到15万件。苇河林业局养生木屋项目,建设厂房,购置设备,年生产能力100套。穆棱林业局皇庭家具公司,木制门、欧式窗、高档家具年生产8.3万套。兴隆林业局隆森木业三期建设项目,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木材精深加工设备一套。新青林业局绿色环保家具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绿色环保家具20万件(套)。乌马河林业局木制工艺品产业基地项目,年产木质工艺品50万件及雕刻实木桌椅20万件。

四、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林区产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要科学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创新驱动的效率和效益,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激发林区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一)以产业融合推动转型升级

1、构建林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应对全面停伐带来的严峻挑战,林区亟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以木材生产向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和境外森林资源开发转变,促进以木材生产传统产业体系向构建具有创新性、集聚性、市场适应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的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林区现代产业体系转型。重点发展森林食品业、种植养殖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北药业、营林苗木业、仓储物流业、境外森林资源开发和林产工业等八大引擎产业。

2、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尊重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市场调节和自主创新的原则,实施做精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和做大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模式,加快推进森林食品业、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北药业、营林产业和苗木花卉业发展;改造提升木材精深加工业;全面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休闲服务业,加快向开发林区现代服务业转变,推进以物流配送、商务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商贸、金融业和社区服务业,满足职工群众养老、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需求的公共服务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林业技术应用,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

3、促进全产业链发展。一是向引入要素要增量。盘活存量,巩固和发展现有产业链条,实现规模经营、效益最大化。二是向存量扩张要增量。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强对产业生产过程各环节流程的再造和重组,重新组织价值链上的各增值环节,加快向产业链条上的研发、设计、营销和品牌等环节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森林食品业、森林旅游业、林产工业和北药业等转型产业进行补链、建链,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延伸,努力构筑全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以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

1、做大做强黑森企业集团

——组建黑森企业集团。积极稳妥推进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剥离企业的经营职能,以建设千亿元产业航母、打造“黑森”全国驰名商标为目标,以林区生态、资源、区位比较优势为依托,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以资源整合、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为手段,以资本为纽带,通过企业兼并重组,组建黑森企业集团,促进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多元化经营,提升集团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森工产业转型发展。根据森工实际,产业基础,组建黑森集团十个公司,制定集团“358”长远发展规划。1-3年(2014年—2016年)为集团开发期。2014年黑森绿色食品、黑森森林旅游、黑森园林绿化等三个公司实现运营,2016年黑森木业、黑森矿产开发、黑森清洁能源等其它七个公司组建完成,集团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4-5年(2017年—2018年)为集团成长期。发展壮大黑森企业集团,基地和龙头企业全部建成。集团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6-8年(2019年—2021年)为集团成熟期。经过8年的努力,到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千亿元的黑森企业集团的目标,成为拉动森工经济发展的航母。推动绿色食品公司、森林旅游公司上市。重点建设黑森绿色食品公司、黑森森林旅游公司、黑森园林绿化公司、黑森森林经营公司、黑森木业公司、黑森矿产开发公司、黑森仓储物流公司、黑森资本运营公司、黑森海外开发公司和黑森建设开发公司集团十大子公司。

黑森集团

黑森绿色食品公司

黑森森林旅游公司

黑森园林绿化公司

黑森森林经营公司

黑森木业公司

黑森矿业开发公司

黑森仓储物流公司

黑森资本运营公司

黑森海外开发公司

黑森建设开发公司

松散型企业

 

基地

 

农户

紧密型企业

松散型企业

 

紧密型企业

——集团组织架构

 

 

 

 

 

 

 

 

 

 

 

黑森企业集团组织架构图

 

黑森企业集团下属十个公司,集团负责对下属公司的总体管控。每个公司成立下属紧密型企业和松散型企业。

——治理模式。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治理模式,黑森集团建立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三会”制度,即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股东大会是集团的最高权力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是集团的经营决策机构,对外代表集团进行业务活动,对内管理集团的生产和经营,实现股东对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监事会是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的活动实施监督。

——集团运营。集团与下属公司,在纵向关系上,集团最高领导层研究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把管理权限最大限度的下放到下属公司,使他们能够依据集团的经营目标、政策和制度,实现自主经营、专业化经营。在横向关系上,下属公司相互独立,均以效益为中心,实行独立核算。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各下属公司内部,各公司间的经济往来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结成商品货币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融合、互动共赢关系,不断提升黑森产品的组织化程度。

2、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坚持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保值增值,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资产资本化步伐,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一是推进林业企业重组,整合企业经营性资产,组建专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制、出售、兼并重组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推动国有资本的流动。探索投资多元化,把单一投资主体的森工企业改组为股权结构相对合理的多元主体企业,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探索企业职工入股,培植成为投资主体,参与企业改制,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快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进程,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通过市场融资,发展壮大,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2+1(亚布力、沾河、方正)重点国有林区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财税体制。赋予亚布力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沾河、方正林业局城镇化管委会财税职能。对其他林业局招商引资新上项目实现的税收市县留成部分,由市县政府按不低于60%的比例安排用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激励政策,增强林区转型发展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推动接续替代产业发展。

(三)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

1、实施品牌立企战略。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打造以“黑森”为核心的品牌体系。一要加强品牌培育。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整合现有森林食品品牌,推进“一牌多品”,突出“黑森”品牌“源于黑土地、产自大森林”的核心价值,秉承自然、生态、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企业文化理念,增强“黑森”食品品牌底蕴,找准市场定位,生产高端产品、瞄准高端人群,提升森林食品的比较效益。在全国叫响以“黑森”品牌为核心的粮油类、食用菌类、山野菜类、坚果类、浆果类、保健酒类、保健品类、饮品类、特色养殖类、水产类等十大类森林食品。打造和培育一批森林食品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知、认同,提高顾客对“黑森”品牌的忠诚度。二要加大品牌推介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户外大型广告牌等载体,多渠道、全方位、高密度地宣传“黑森”绿色食品,真正在国内外叫响“黑森”森林食品品牌。三要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加快培育森林食品品牌经营主体,搞好“黑森”食品品牌评选认定,建立品牌培育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持续培育和打造品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人才是企业的造血细胞。精心打造黑森集团领导团队、管理精英团队、营销团队和专家团队。建立人才激励制度,实现股权奖励和期权激励,规范晋升路径、完善晋升阶梯、明确晋升标准。建立公平公开薪酬制度、引进高层人才制度。完善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对职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集团发展需要,每年按照一定的科学比例收纳人才,积极招聘专业技术人才,鼓励机关的优秀干部加入黑森集团管理团队,形成管理团队核心和中坚力量,带领管理团队创新创业。

3、实施市场活企战略。创新营销模式,树立大市场观念,采用实体店与网上销售相结合的多渠道营销策略。建立广泛的经销渠道,采取直接分销与间接分销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网上分销。结合线上与线下资源,推广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下体验、线上消费新模式。

是建立强大的营销网络,在省内外建设一批森工产品展销中心和森工产品精品专营店。根据森工产品的市场定位,重点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区域中心城市建立一批集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森工产品展销中心,通过这些销售平台和宣传展示窗口,逐步形成辐射全国及港澳台地区的森工产品市场。在哈尔滨建设一批森工产品精品专营示范店,统一形象、市场准入、许可销售,进一步探索新路,扩大影响,提升经营层次和水平,为实现连锁经营奠定基础。在哈尔滨建设一个国家级森工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完善市场设施和功能。二是加快森工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建立黑龙江森工产品电子商务网,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尽快将其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森工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形成集展示直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森工产品销售体系。三是与国内外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扩展销售平台,加快与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者的合资合作步伐,打造商超森工产品店中店。四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重大经贸会展活动中,积极推介黑龙江森工产品品牌,不断拓展销售市场。

4、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技术创新是集团发展的源动力,直接决定集团的竞争力,使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黑龙江省林科院、林职院、生态工程学院等森工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与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等院校结成战略联盟,开展企业技术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一套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相配套的具有梯次研发结构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加快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在新产品研发领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保持黑森集团技术创新的持续生命力。三是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整合森工科研机构,统筹学科团队,对关键技术问题重点攻关,实现科企对接。建设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逐步提高黑森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开发新的产品,提高黑森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实现黑森品牌市场价值,增加新产品的附加值。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形成“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科技成果转化链,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增强黑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五是深化智慧林业技术的应用。加强智慧林业技术在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应用,推进营造林管理、企业生产管理、林产品质量监测、林业电子商务平台、森林生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及林业物流系统建设,全面提高林区产业管理水平。

    5、实施质量保企战略。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的生命。黑森集团要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并且要高于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包括安全指标、营养指标、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方面。严格按照集团的各项标准生产产品,通过国家各项质量认证。在黑森产品包装上印制监制和认证单位标签以增强消费者对黑森产品的信任度。

建立设施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黑森产品检验中心,实现从初次筛查到不合格样品法定检测的“一站式”检验,以最短的时间对疑似问题产品做出定性处理,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建立管理和监督体系,增强产品质量控制。形成从黑森集团决策领导层、管理层到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的全过程网络,合理配置资源,使质量管理体系各环节职责分明,统一协调,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6、实施金融助企战略。一是建立金融机构贷款平台。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龙江银行等银行的战略合作,积极筹措集团建设资金。二是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规模,成立融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典当公司。成立黑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通过开展负债、资产、中介服务、外汇等业务,逐步创立森工银行,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支持,使黑森企业集团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来做大做强。三是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企业集团的沟通与合作,吸引更多的资本、资金向黑森集团聚集。四是鼓励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等各类社会化投资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个人承包等形式参与黑森集团建设。五是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推动黑森集团具备条件的公司上市融资。

四)以产业聚集支撑转型升级

1、创新生产要素聚集机制。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加快转变林业生产经营方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尊重和保障林区管护经营的主体地位,鼓励管护经营承包权在公共市场上合理流转,培育和壮大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合作社、生产经营性公司等新型林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各类新型经营组织打造“产业链”、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充分激发林区土地、技术、信息、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潜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探索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2推进特色园区和接替产业聚集区建设立足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坚持资源共享、龙头带动、企业集群的原则,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林区产业向局址城镇园区和聚集区集中,尽快形成相互协作配套、上下游紧密衔接、互为吃配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森林食品业、森林旅游业、种植养殖业、北药业、商贸、物流、信息、对外合作等产业链的高端价值链集中在园区和聚集区发展。加强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积极推动林区基础条件好、符合相关规定的工业园区扩区或升级为省级、国家级工业园区。

)以重大项目带动转型升级

1、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充分依托森工自身的森林、土地、绿色食品、北药、生态旅游、风能、矿产等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五大规划”政策机遇,向优势产业升级“挖”项目、向新兴产业“拓”项目、向非公经济敞开大门“招”项目、向扩大招商引资“吸”项目、向发挥科教优势“孵”项目、向争取国家政策“贴”项目,积极谋划和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资源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推进产业项目三年攻坚战建设。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走出去”,推介森工林区的资源和优势,将符合国家政策、符合产业定位、符合环保要求、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通过产业链招商活动,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财团、大企业来森工林区投资发展。加大与南部和中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力度,重点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省市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吸引更多的国内资本到林区投资兴业,促进企业资产重组,整合壮大一批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采取建立基地、定点招商、规模招商等办法,多路并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对接度和成功率。

   (六)以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助力转型升级

    1、森工布局龙江丝路产业转移聚集带。新常态下,立足森工的基础和优势,放眼国内国际,积极融入“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有效破解体制机制制约,激活市场要素,吸引国内外产业向林区聚集,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森工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森工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动力源和增长点。借力联接亚欧的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构建“一核四带一环一外”扇形辐射黑龙江省、外联俄罗斯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结合森工林业局区域分布,布局龙江丝路产业转移聚集带。

----做强“一核”:哈尔滨都市圈。包括阿城中国龙江森工木业园,哈尔滨建成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做优“四带”:哈大齐、哈牡绥东、哈佳双同、哈绥北黑产业聚集带

    1)哈大齐产业集聚带。包括齐齐哈尔新工木材综合加工厂,建设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

2)哈牡绥东产业聚集带。包括山河屯、苇河、亚布力、海林、柴河、东京城、大海林、穆棱、八面通、林口等10个林业局及国营牡丹江综合木材加工厂,建设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先进制造产业带。

3)哈佳双同产业聚集带。包括方正、清河、鹤立、桦南、双鸭山、南岔、金山屯、美溪等8个林业局及万力木业有限公司、佳木斯木材综合加工厂,建设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新兴产业带。

4)哈绥北黑产业聚集带。包括兴隆、绥棱、通北、沾河、铁力、双丰、桃山、朗乡等8个林业局及绥化木材综合加工厂、绥化复合板厂,建设吸引外资集聚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做活“一环”:沿边环形产业带。包括鹤北、东方红、迎春、绥阳、红星、乌伊岭、汤旺河、新青、上甘岭、五营、友好、乌马河、翠峦、带岭等14个林业局及万成木业有限公司,建设全国提升沿边开放的先行区。

     ----做大“一外”:境外产业园区。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包括阿穆尔主体核心区和帕什科沃、伊曼两个辅助区,推进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上下游衔接、境内外互动的跨境产业布局。

    2、加快推进森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推进森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高点站位,引入发展要素,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更多更好地吸进面向俄罗斯和欧洲出口的外向型企业落户森工林区。积极引导企业向局址城镇园区和产业转移聚集区集中,重点打造承接产业聚集带上海林、柴河、清河、方正、桦南、沾河、绥棱、迎春、鹤北、绥阳等十大产业园区及食用菌、坚果浆果、种植、养殖、森林旅游、北药、苗木花卉、仓储物流、进口木材加工、木材加工等十大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区。引进龙头企业,与森工优势资源、优势企业整合重组,延长产业链,构建林区现代产业体系。引进民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森工各级组织要认真贯彻总局党委总局确定的《全省森工转型发展研讨会暨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议目标分解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和措施,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理念,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要把工作重点放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轨道上来,为实现转型规划目标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落实工作责任。针对转型规划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政策,要加大争取落实力度。围绕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产业集聚、深化改革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时序和重点,落实责任主体,推动规划科学发展、顺利实施。

(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林区产业转型发展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层次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加大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的力度,营造招商、安商、富商的环境。面向国内外两个大市场,通过攀大企业、引大资金、上大项目,大力开发合作项目,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四)推进区域共建。探索林区与地方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有效机制。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区域布局,双方在产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建设重点等方面取得对接,形成共识。统筹项目、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将森工区域内产业建设纳入地方县(市)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及省的政策扶持,支持森工产业转型发展。

(五)强化监督评估。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公布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新情况,探索新途径,

六、政策建议

加快推进森工产业转型升级,应对木材停伐带来的挑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给予森工产业转型政策和资金支持。

   (一)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落实意见出台的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等惠及国有林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推动林区产业转型升级。

   (二)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若干意见》的扶持政策。结合林区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意见出台了财税激励政策、林区投资政策、土地政策和就业政策等林区转型发展的扶持政策,为林区转型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确保产业转型取得实效。

   (三)争取《五大规划》的政策向森工倾斜。《五大规划》涵盖了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保护建设、替代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森工沿边开放、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型城市转型、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重大关键领域,对森工生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至关重要,争取《五大规划》政策向森工倾斜。

(四)争取国家尽快建立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森林食品、森林生态旅游、北药业、种养殖业、清洁能源、境外开发等接续替代产业发展,金融部门提供优惠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贴息政策。

(五)争取国家对重点国有林区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推动林区的优势资源和大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

(六)争取国家帮助解决森工林区金融机构债务问题。全部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对尚存的金融机构债务,森工无力偿还,恳请国家予以豁免或停息挂账处理。

(七)给予天保二期工程“提标扩面”政策。争取国家提高各项补助标准,同时将林区御寒补贴、住房公积金、林区社会管理、城镇建设维护经费及林区公路建设、养护费用纳入政策扶持范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